所謂零件配套率法,指的是通過建立一套成批產品配套性的指標,將成批產品各個零件的配套情況進行量化,從而用數字對成批產品的配套情況加以明確表示,最終實現成批產品成套性生產的目標。
(四)生產進度控製的步驟
生產進度控製一般遵循如下幾個步驟:
第一,了解生產進度的基本情況。首先需要針對生產運作計劃設定的目標,了解生產進度的實際進展狀況,對生產進度遇到的困難和實際存在的問題做到心知肚明。這樣才能為後麵的工作找到根據,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找出生產進度狀況與計劃目標之間的差距。對照生產運作計劃目標,結合生產進度的實際狀況,找出兩者之間的差距。
第三,分析差距產生的原因,確定糾偏措施。通過對生產進度的檢查和測定,對計劃目標和實際進展之間的差距進行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確定糾偏措施。
第四,采取糾偏措施。落實糾偏措施,確保生產進度符合既定計劃要求,確保生產進度能夠達到預期的計劃目標。
四、生產成本控製
生產成本控製是企業生產運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通過有效的管理,以盡可能少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大的產出,從而有效地降低產品成本,提升自己的競爭地位。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耗費進行有效的控製,要求企業對產品成本形成的整個過程進行監督,通過比較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的差異,找出產生差異的原因,從而製訂相應的控製或降低成本的措施,以達到生產成本控製的預期目標。一句話,生產成本控製是企業提升競爭能力、增強企業實力的重要環節。
(一)影響生產成本控製的主要因素
影響企業產品成本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企業自身的因素,也有企業外部的因素;既有企業所處外部宏觀環境中的因素,也有企業內部的微觀因素。這些因素共同影響、相互作用,決定著企業的產品成本高低。因此,要進行生產成本控製,就需要針對生產成本的影響因素作出基本的分析和理解,從而製訂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般而言,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和市場需求變化等外部因素對生產成本造成的影響,企業往往難以把握和控製,企業所能做到的,也不過是盡量認識到外部因素可能造成的影響,及早預測到外部因素的發展變化趨勢,因勢利導,以利用或規避外部因素帶來的機會或風險。對那些由於企業規模、技術裝備水平以及企業所處地理位置等固有因素的影響,企業雖說能夠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進,但由於這些方麵的變動,涉及麵廣、需要投入的資金大、實現收益的周期長,因此,這往往屬於企業戰略發展考慮的範疇,並不是企業日常的生產運作管理涉及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在日常生產運作管理中,要進行相應的生產成本控製,關鍵是從企業內部的微觀因素入手。
具體來說,影響企業生產成本的微觀因素主要有如下幾點:
1人員方麵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企業進行生產成本控製最為重要的因素。比如,企業通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就可以實現單位產品成本的降低。同時,由於人是唯一具有能動性的因素,因此,企業進行生產成本控製時,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創造出高效的生產流程,實現有效的成本控製目標。從一定意義上講,生產成本控製中的人員因素是其他因素中的首要因素,這也是成本控製的基礎和根本所在。
2機器設備方麵的因素
先進的機器設備,一方麵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麵還可以實現產品質量的大幅提升、原材料及能源耗費方麵的大幅節省。此外,進行生產成本控製時,通過提高設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可以提高產量,從而減少分攤在單位產品中的折舊費和修理費,降低單位產品中原材料、燃料、動力和人員工資方麵的消耗,最終實現成本的降低和節約。
3物料方麵的因素
做好生產中的物料供應,確保企業投入的物資、原料在質量和成本方麵具有一定的優勢。這樣做一方麵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另一方麵可以提高產品質量,確保生產正常進行。因此,物料方麵的管理工作,是生產運作控製的一個重要內容。
4工藝流程方麵的因素
先進合理的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一方麵可以降低原材料和燃料動力的消耗,另一方麵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確保製造出高質量的產品。這都有助於實現生產成本降低的目標。
(二)生產成本控製的主要內容
進行生產成本控製時,可以從生產成本的具體構成部分入手,根據其相應內容,製訂適宜的控製措施,做好成本控製工作。具體來說,生產成本控製可以從物料成本、人員工資費用、製造費用和管理費用等四個方麵入手。
1物料成本控製
企業要生產產品,就需要投入一定的物料。因此,要想做好生產成本控製工作,就需要把好物料采購、使用、庫存和回收利用等相關環節,盡量降低企業生產過程中對物料的消耗水平、降低物料費用在產品總成本中所占比例。具體地講,企業生產所用的物料可以分為原材料和能源動力兩大類,因此,企業進行物料成本控製時,就需要從原材料和能源動力兩個方麵入手。一是盡量降低單位產品的原材料消耗,二是盡量降低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從而能夠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產出。一般來說,物料成本控製主要可從物料消耗數量和物料購買價格這兩方麵進行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