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日本的5S的宣傳口號為“安全始於整理整頓,終於整理整頓”。當時隻推行了前兩個S,其目的僅為了確保作業空間和安全。後因生產和品質控製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3S,也就是清掃、清潔、修養,從而使應用空間及適用範圍進一步拓展。到了1986年,日本有關5S的著作逐漸問世,從而對整個現場管理模式起到了衝擊的作用,並由此掀起了5S的熱潮。
日本的企業將5S運動作為管理工作的基礎,推行各種品質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產品品質得以迅速的提升,奠定了其經濟大國的地位。而在豐田公司的倡導推行下,5S對於塑造企業的形象、降低成本、準時交貨、安全生產、高度的標準化、創造令人心曠神怡的工作場所、現場改善等方麵發揮了巨大作用,逐漸被各國的管理界所認識。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5S已經成為工廠管理的一股新潮流。
根據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有的公司在原來5S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節約及安全這兩個要素,形成了7S;也有的企業加上習慣化、服務及堅持,形成了10S。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所謂7S、10S都是從5S衍生出來的。
(二)5S的含義
5S是日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修養(這5個單詞,因為5個單詞前麵發音都是“S”,所以統稱為“5S”。5S的具體類型內容和典型的意思就是倒掉垃圾和倉庫中長期不要的東西。
1整理
就是區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現場不放置非必需品。
2整頓
就是能在30秒內找到要找的東西,將尋找必需品的時間減少為零。
3清掃
將崗位保持在無垃圾、無灰塵、幹淨整潔的狀態。
4清潔
將整理、整頓、清掃進行到底,並且製度化、管理公開化、透明化。
5修養
對於規定了的事,大家都要認真地遵守執行,形成習慣。
5S活動不僅能改善生活環境,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的品質、服務水準,將整理和整頓、清掃進行到底,並且給予製度化等。這些都是為了減少浪費,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其他管理活動有效展開的基礎。
在沒有推行5S的工廠,每個崗位都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不規範或不整潔的現象,如垃圾、油漆、鐵鏽等滿地都是,零件、紙箱胡亂擱在地板上,人員、車輛在狹窄的過道上穿插而行。輕則找不到自己要找的東西,浪費大量的時間,重則導致機器破損。如不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即使是最先進的設備,也會很快地加入不良器械的行列而等待維修或報廢。
員工在這樣雜亂不潔而又無人管理的環境中工作,要麼越幹越沒勁,要麼得過且過,過一天算一天,要麼另尋他途。
對於這樣的工廠,即使不斷地引進很多先進優秀的管理方法也不見得會有什麼顯著的效果,要想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從簡單實用的5S開始,從基礎抓起。
二、推行5S活動的目的和作用
(一)推行5S的目的
1改善和提高企業形象
整齊、整潔的工作環境,容易吸引顧客,讓顧客心情舒暢;同時,由於口碑的相傳,企業會成為其他公司的學習榜樣,從而能大大提高企業的威望。
2促使效率提高
圖2-15S活動目的示意圖
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再加上很有修養的合作夥伴,員工們可以集中精神,認認真真地幹好本職工作,必然就能大大地提高效率。試想,如果員工們始終處於一個雜亂無序的工作環境中,情緒必然就會受到影響。情緒不高,幹勁不大,又哪來的經濟效益?所以推行5S,是促使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徑之一。
3改善零件在庫周轉率
需要時能立即取出有用的物品,供需間物流通暢,就可以極大地減少那種尋找所需物品時所滯留的時間。因此,能有效地改善零件在庫房中的周轉率。
4減少直至消除故障,保障品質
優良的品質來自優良的工作環境。隻有通過經常性地清掃、點檢和檢查,不斷地淨化工作環境,才能有效地避免汙損東西或損壞機械,維持設備的高效率,提高生產品質。
5保障企業安全生產
整理、整頓、清掃,必須做到儲存明確,東西擺在固定位置上,物歸原位;工作場所內應保持寬敞、明亮,通道隨時都是暢通的,地上不能擺設不該放置的東西。工廠有條不紊,意外事件的發生自然就會相應的大為減少,當然安全就會有了保障。
6降低生產成本
一個企業通過實行或推行5S,它就能極大地減少人員、設備、場所、時間等這幾個方麵的浪費,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7改善員工的精神麵貌,使組織活力化
推行5S,可以明顯地改善員工的精神麵貌,使組織煥發一種強大的活力。員工都有尊嚴和成就感,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並帶動改善意識形態。
8縮短作業周期,確保交貨
推行5S,通過實施整理、整頓、清掃、清潔來實現標準的管理,企業的管理就會一目了然,使異常的現象明顯化,人員、設備、時間就不會造成浪費。企業生產能相應的非常順暢,作業效率必然就會提高,作業周期必然相應的縮短,確保交貨日期萬無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