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9章 生產經營管理(45)(1 / 3)

現代市場營銷學著眼於企業物流管理決策,而不是物流技術的革新措施。可以說,它的實際價值在於提出從總體出發的“物流策略組合”,並把這一策略組合納入市場營銷組合體係之中,通過物流管理要達到降低成本,促進銷售,增加利潤,吸引客戶的目的。其中降低成本是物流管理決策的重點。據西方營銷學家估算,物流成本降低潛力比其他任何市場營銷環節要大得多。物流成本約占全部營銷成本的50%。在工業部門,一般運輸費用約占物流成本的55%,倉儲費用約占18%,存貨管理費用約占15%,訂單處理費約占6%。在1983年的第四屆國際物流會議上,專家們指出,在聯邦德國,物流成本占產品全部成本的30%~85%;而在美國,直接勞動成本卻不足工廠成本的10%,並且在不斷下降,全部生產過程中隻有5%的時間用於加工製造,餘下的95%都是儲存和搬運時間。降低物流成本應視為“第三利潤源泉”。

促銷管理

促銷與促銷組合策略

一、促銷的概念

促銷是指通過人員或非人員的方法傳播商品信息,影響和促進顧客購買某種產品,或使顧客對企業及企業產品產生好感和信任的活動。促銷的實質是營銷者與購買者之間的信息溝通。促銷的信息溝通不是單向式溝通,而是一種由賣方到買方和由買方到賣方的不斷循環的雙向式溝通。

促銷的主要任務是傳播有關商品和勞務的信息,向用戶、消費者告知產品的存在及其性能特點。其主要目的是引起顧客的注意和興趣,激發他們的購買欲望,促進他們采取購買行為。促銷的主要方法包括人員促銷和非人員促銷兩大類,具體分為人員推銷、廣告、公共關係、營業推廣四種。

二、促銷的作用

在現代營銷中,對一個企業來說,促銷的作用是極其重要和廣泛的,可以歸納為如下的幾個方麵:

(一)傳遞信息

傳遞信息的過程包括兩個方麵:一是由生產企業將產品和勞務的有關信息,及時地傳遞給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以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購買興趣,迅速打開產品銷路。二是建立市場信息反饋係統,及時地把中間商和消費者的反映、意見、建議、要求等信息反饋給生產企業,以利於進一步改進和提高企業的促銷工作。

(二)創造需求

由於消費者需求動機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加之經常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因此,企業隻有針對用戶的心理動機,通過采取一定的促銷活動,誘導或激發消費者某一方麵的需求。這樣,一方麵可以增加老產品的需求,擴大產品銷售量;另一方麵還可以創造新的用戶,發現新產品的市場。

(三)突出特色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同的生產廠家各自生產出類似的產品在市場上競爭。這些產品之間既具有一定的共同屬性,又具有各自的特色。如果生產廠家的經營者不進行宣傳,消費者對這些產品的特點往往不易覺察。因此,企業采取相應的促銷活動,使消費者充分認識到本企業產品可以帶給他們某些特殊的利益和好處是完全必要的。也隻有這樣,才能使本企業的產品特點更加鮮明突出地呈現在消費者麵前,引起他們注意,增進了解,進而擴大銷售。

(四)穩定銷售

隨著市場商品的日益豐富,用戶對企業的名聲、廠牌和商標越來越注重。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企業為了爭取和擴大產品銷路、穩定銷售,往往通過各種活動來樹立自己產品的信譽和本企業的良好形象,培養消費者使用本企業產品的習慣,引起消費者心理上的偏愛。這樣,不僅有利於穩定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而且使企業的產品達到穩定銷售的目的。

三、促銷的預算

企業在決定促銷預算時會有一定難度,一般情況下,采取以下方法製訂預算:

(一)量入為出法

量入為出法即企業根據自己的財政狀況製訂促銷預算。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忽略了促銷計劃對銷量的影響力,同時,無法做出長遠的推廣計劃。

(二)銷售量、利潤率百分比法

銷售量、利潤率百分比法即企業以銷售量或利潤率的某個百分比來製訂預算,如以總銷售量的3%作為促銷預算。在美國,汽車公司一般是以每輛汽車預估價格的某一固定比例來作為確定廣告預算的基礎,而石油公司以每加侖汽油價格的某一固定比率來進行廣告預算。采用利潤率來計算比銷售額更為恰當,因為利潤是企業經營成果的體現,但當企業沒有利潤時,此法失去可操作性。

(三)競爭對等法

競爭對等法即企業根據競爭者的推廣預算開支來製訂自己的促銷預算與之抗衡。基本上以市場占有率為依據,占有率越大,促銷費用預算越高。此方法的缺點是很難獲知對方的預算資料,隻能根據其市場表現預估。

(四)目標任務法

目標任務法即企業依據一係列要素確定促銷預算,如確立促銷目標,決定所需要執行的任務,估計執行任務的成本。如果以其中某一階段為廣告目標,那麼就要決定達成這一目標所需要的各項廣告費用。比如,為了增加產品的知名度,就要增加廣告的收視率,如果目標設定為要增加20萬消費者收聽收視廣告,經調查計算出每增加一名接收廣告的消費者,平均要花費01元,一個月重複10次,則每月的廣告費要增加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