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市公司收購重組中的業績承諾實踐(2 / 3)

61起研究案例中,29起來源於並購案例,32起來源於重大資產重組案例,業績承諾但尚未被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采用。

2、業績承諾行業分布。從行業來看,案例主要集中製造業、房地產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等傳統行業,新興行業主要是信息技術業。製造業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等案例數目較多。圖:上市公司收購重組中業績承諾案例行業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傳統行業中製造業、房地產業和公共事業行業由於投入資金較大,規模優勢明顯。新興的信息技術業由於參與企業眾多,技術更新周期較短,多考慮協同效應。因此,上市行業較多實行並購整合。

3、業績承諾方案的核心條款。在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中,業績承諾主要涉及的核心條款有業績承諾指標、業績補償措施和擔保等保障措施的設定。

(1)業績承諾指標。從業績承諾約定的承諾指標來看,大多數交易在收益法評估的基礎上,以預測值為底線,主要在淨利潤、主營業務收入、經營現金流量淨值、簽單收入等方麵約定。

(2)業績補償措施。業績補償措施主要是標的公司根據實際盈利與約定數差額由原股東在標的公司審計報告出具一定時間內給予現金補償,期限一般在10個工作日左右,不超過1個月。

4、補償條款設置

業績承諾補償條款主要根據實際與預測的差額部分采取現金償還、投資方以1.00元價格回購標的公司原股東所持投資方股票、標的公司原股東回購標的公司和標的公司原股東將所持投資方股份贈送給除標的公司原股東以外的在冊股東,以及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5、保障措施設置

對於上市公司發行股票購買資產的情況,投資方均要求股票自上市之日起鎖定1-3年,根據持股比例的不同一般要求標的公司原大股東所持上市公司股票限售3年。鎖定期後少數交易要求管理層部分人員在職期間所持股份按照一定比例限製轉讓,較少涉及資金壓力。

從研究案例來看,交易案例承諾方根據原方案或者調整方案履行了補償義務。

三、業績承諾實踐的成敗分析及問題

(一)成功的關鍵因素

1、標的公司的選擇。隔行如隔山,對於標的公司細分領域的準確把握方能配合投資方的戰略,以期完成橫向或縱向的整合。此外,合理使用對標公司績效和非財務指標分析有助於標的公司市場競爭力的把握。

2、信息不對稱程度降低。由於得以約定業績承諾的上市公司交易主要來自於涉及關聯方的重大資產重組或實現控股或相對控股地位的戰略收購,因此對標的公司曆史較為了解、盡職調查能夠獲取的資料較為齊全,對目標公司未來發展把握較為可觀,這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3、謹慎的專業評估。在已有信息的基礎上,聯係公司內外部環境,評估機構相對準確的對標的公司價值和未來盈利預測是保證業績承諾指標合理的必要條件。

4、管理層的有效激勵。無論標的公司的管理層是否包含原股東,業績承諾對都對現有高級管理層的業績考核起到一定的震懾和激勵作用,有助於導向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相一致。

(二)失敗的主要原因

業績承諾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缺少上述成功的關鍵驅動因素。其外,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1、關鍵客戶收入沒有達到預期。關鍵客戶收入沒有達到預期是標的公司業績受挫的致命因素。此外,大客戶的流失也是業績不如預測的主要原因之一。

2、關鍵研發、建設等程序沒有完成。關鍵技術研發能否完成和上線對於產品應用和推廣至關重要。此外,豐泰瑞達在鐵路項目的基礎上增加了民用項目,研究開發“市民健康卡係統”和“學生管理係統”,研發費用投入較大。

3、市場經曆顯著變化。市場環境瞬息萬變,與政策、供求關係、競爭對手、替代品進入等多方麵相關,對市場預測偏差較大或反應滯後將直接影響預測收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