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金融視角看安徽省民營經濟發展(1 / 2)

從金融視角看安徽省民營經濟發展

財經縱覽

作者:錢峰

作者簡介:錢峰(1991-),女,安徽安慶人。安徽大學2012級金融學碩士,研究方向:貨幣金融學。

摘要:近年來安徽省民營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規模與實力進一步增強,對全省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但與目前經濟發展目標相比,安徽民營經濟仍存在一係列問題。其中融資難度大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製約因素,如何突破金融體製製約瓶頸,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問題,促進安徽省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安徽;民營經濟;融資近年來,安徽省各級各部門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加快經濟發展、加速安徽崛起的重要舉措,也是我省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突破口。全省民營經濟呈發展速度逐步加快、對國民經濟貢獻越來越大、整體素質日益提高的基本態勢,民營經濟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長點。

一、安徽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

安徽省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安徽民營經濟占全省經濟總量的56%,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了61.8%。民營經濟的“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80萬戶,其中,私營企業30.6萬戶,較2012年末增加4.2萬戶,注冊資本金9251億元,同比增長29.6%;個體工商戶151.1萬戶,較2011年末增加7.4萬戶,注冊資本金779.1億元,同比增長23.1%。數據表明近年來我省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在全省經濟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企業主體呈現多元化,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非公有製企業脫穎而出。

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也在不斷改善,各地市創業平台建設有成效顯著。2013年3月22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開了發展民營經濟大會,出台《民營經濟新政20條》,隨後又發布了《關於印發全省民營經濟考核評價辦法的通知》等,各有關部門也出台了一係列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這都為我省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法製和政策環境,全省17個地市都成立了相關機構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通過產業引導和投入加大,各地創業平台建設成效顯著。不僅在全國較早地爭取到中小企業私募債券試點資格,成功實現了一家民營企業上市,三家民營企業已經通過證監會審批等待上市。同時,通過擴大信貸投放、優化信貸結構,安徽的信貸投放規模再創曆史新高,有近九成資金投入到了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

二、金融支持安徽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盡管安徽民營經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與江浙滬等發達地區相比,我們在規模總量、產業層次、發展質量上均有一定差距。從金融角度來看,最主要問題就是民營企業發展資金短缺,融資難度大、擔保難、貸款難是製約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據調查,我國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是民間借款,大約占整個融資量的85%,而通過銀行貸款獲得的資金僅占其發展資金的15%,企業規模越小,資金融通越難。近年來,安徽省對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給予了很大程度的關注,雖然融資成功的民營中小企業增加了,但比例仍然不高,很多中小企業仍存在資產負債率較高、流動性資金不足等問題。這主要是由於:

(一)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力度不大。盡管各金融機構製定了一係列改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法規,但其信貸激勵機製仍不完善,銀行認為民營中小企業經營狀況複雜多變,存在一定的信貸風險,直接獲利較小,普遍存在對民營企業惜貸的現象。另外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操作流程長、環節多,需要嚴格按照程序報批發送,這與民營企業貸款時間急、頻率高的要求很難對接,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營企業融資。

(二)擔保機構風險分散與風險補償製度缺乏,一定程度上製約了擔保資金的信用能力。隨著安徽省金融市場的逐步改善,金融機構也一改以往的經營模式,以貸款業務擴張為主逐漸轉向現代的以貸款安全性為主。民營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產權不明晰,找到符合要求合適的貸款擔保人並不容易,有一定的貸款風險。在當前金融機構經營模式日益多變的狀況下,一旦民營企業沒有充足的抵押擔保,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就很困難。目前我省雖然成立了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但在資金規模和運作方式上與民營經濟發展的需要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