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優化我國稅製結構研究(2 / 2)

逐漸取消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這樣做的原因是營業稅的弊端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壯大發展顯現出來,它的弊端有:一是重複征稅,營業稅在每個流轉環節都需要計算納稅,它的計算方法是以營業所的額乘以適用稅率來計算營業稅額的,不存在像增值稅那樣的進項稅額抵扣問題,所以重複征稅問題嚴重。二是過高的稅負,由於重複征稅的問題導致了納稅人的實際稅負過高,加重了納稅人的納稅負擔,阻礙我國當前經濟結構的調整。三是出口不能退稅,由於營業稅不像增值稅那樣享有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阻礙了出口行業的發展。自2014年以來,某些行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實施解決了上述營業稅的弊端,解決了重複征稅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應該繼續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範圍,直至營業稅的全麵取消。

三、所得稅的優化

在我國的所得稅體係中,企業所得稅占據著主要地位。為了促進我國企業的健康發展、提高其在國際企業中的競爭力,優化企業所得稅要從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的必要性入手。我國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法的不統一導致了內外資企業的稅負不公平。據調查,我國的外資企業的稅負是內資企業稅負的一半,內資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阻礙了其自身的發展,也不利於內外資企業的公平競爭。因此,在優化企業所得稅反麵,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合並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並適當降低企業所得說。在確定采用何種比例稅率上,應考慮我國內外資企業以往的實際所得稅稅率情況,綜合考慮我國企業所得稅的實際稅負水平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企業所得稅的稅負平均水平,製定一檔更加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適合我國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應該在20%到25%之間,稅率不宜過低也不宜過高,過低不利於國家的利益,會減少財政的收入;過高會不利於招商引資,打消投資者的積極性。其次,要區分好納稅人,對納稅人應該交個人所得稅還是企業所得稅的區分是極其有必要的。可以以法人的標準來區分是何種納稅人。這樣做也有利於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之間的協調配合。最後,要規範企業所得稅的稅基,參照國外企業所得稅的發展經驗,那些與生產、經營有直接關係的費用應當一並列入到成本當中,在應稅稅基中予以扣除。同時也要規範好具體每一項目的稅前扣除情況。

個人所得稅的作用不容小覷,對個人所得稅的優化會縮小我國的貧富差距,促進分配的公平。我國當前個人所得稅製的優化應當借鑒國際上的一些做法。目前,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我國的費用扣除標準應當做適度的調整。費用扣除標準應趨於公平化,應該把納稅人的實際情況加以調查考慮,例如納稅人需要供養的人口,教育培養子女的費用以及重大疾病等生活方麵的問題都應當加以考慮,從而使得個人所得稅的稅基的確定趨於合理化,體現個人所得稅的公平性。

參考文獻:

[1]樊麗明:《稅製優化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2]馮守東:《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祝製改革綜述》,《稅務研究》,2001年第5期

[3]李冬梅:中國稅製結構模式辨析,《財政與稅務》[J],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