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還為文化產業市場培育更廣泛的消費需求。公共圖書館對普通的消費者可以提供查詢、借閱服務;對科研人員、決策人員提供情報谘詢服務、關注綜合信息、專題信息、專題檢索、情報調研、企業競爭等信息,根據企業的生產需求,提供多種形式的信息服務。完全可以憑借自己豐富的商業、科技館藏和信息服務的專業背景,健全社會化服務體係,為企業發展搭建高效的公共服務平台,提供創業培訓、企業管理、信息谘詢、投資融資、法律谘詢等服務。
3.圖書館的發展推動中原地區的社會整合
圖書館的閱讀人群主要是學生、農民、遊客、文青、中老年退休人員、文化學者、自由職業者等社會各階層的人士,特別是在進入20世紀之後,包括館際互借,向社會開放等,這是圖書館事業欣欣向榮的時代,在更深的層次上,“為所有人服務”理念所表現的是知識的平等性:並不是容易獲得知識資源的人就有了一定的知識來源,因此在圖書館促進社會各階層的和諧共存的時候,特別是為了要實現弱勢群體在自我提升方麵有著獨特作用。不論種族、膚色、宗教、政治見解、民族、社會出身、性別、戶籍、殘障或身體健康狀況、年齡、身高、語言,並且所有社會成員,都是可以免費享受公共圖書館的各類服務。於此,這些特征決定了我們公共圖書館在和諧社會發展的構建,必將使各類社會資源互相促進而又互相製衡、社會結構合理、社會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人口結構、階級結構、民族結構、職業結構、地區結構、家庭結構,有一個比較勻稱、比較均衡、比較穩定的關係。避免了可能出現的經濟社會問題,鞏固改革發展的成果,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積極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重構社會結構,完善社會組織,調整社會關係,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各組織的創造活力,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全社會形成合力,努力實現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同時圖書館還可以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新書展覽、知識講座、組織參觀訪問、讀書活動、藝術展覽、館際聯誼、讀者調查等活動,在客觀上推動了全民和諧氣氛的開展,形成以書會友的良好文明風尚,圖書館更加強了傳播優秀文化的陣地作用,成為教化群眾、傳播知識的社會課堂。同時,各類活動的成功舉辦,使慕名前來參加圖書館活動的讀者日益增多,從而引導讀者關愛社會、熱愛生活,找到人生的追求和夢想。
4.促進城市創新的發展
創新型城市建設是依靠科技、管理、體製、政策等要素對城市係統進行創新變革與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反映。作為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典型,一般都是城市創新域、產業鏈以及創新資源的互動並有機地連接起來,形成了創新型城市及科技產業聚集帶,而所有的這一切都需要知識作為重要支撐,並且近幾十年來,隨著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和材料科學的迅猛發展,當代科學技術正在經曆一場偉大的革命,這也標誌著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知識經濟的核心是知識創新,為了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國就必須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因而在保證社會公平、全民進步的前提下,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就需要圖書館的有力配合。圖書館能培養創新人才本身所應具有的創新思維能力、知識、信息素質和心理素質、創新意識、,同時還能保持其中的創新的嚴謹性、務實、還有活躍的學術氛圍。
另一方麵,對於每個社會人來說,他們進行知識創新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
5.提升中原地區的文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