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公共圖書館對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重要作用
商界論壇
作者:趙學英
作者簡介:趙學英(1974-),女;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
摘要:論文通過分析公共圖書館與產業集聚、社會整合、創新、文化等城市經濟發展構成因素的關聯性,揭示了圖書館對於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中原經濟區城市經濟發展1.公共圖書館和中原經濟區建設概述
1.1中原經濟區建設概述
中原經濟區是以鄭州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地處中國中心地帶,全國主體功能區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中原經濟區範圍包括河南全省18個地市及山東、安徽、河北、山西12個地市3個縣區。
1.2公共圖書館概述
公共圖書館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社會公共服務,創新型社會和學習型社會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如今,我國經濟和文化在不斷的發展下,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地方積極籌措資金,改善圖書館環境,如今讓成功的讓圖書館成為了當地城市文化建設當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公共圖書館是普及教育、傳播文化和提供信息的公共平台。其次也是樹立公平觀念、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工具,經過這些,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以厚重的文化底蘊從多個方麵為經濟飛速發展的城市增加了不可或缺的文化氣息。由此我們知道,公共圖書館對社會的發展影響深遠。如果能滿足知識及學習、社會人士對信息需求、營造出良好的文化環境,讓公共圖書館成為市民獲取知識的樞紐,這樣必定能為社會文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推動產業鏈的集聚發展
公共圖書館對於產業聚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它對文化產業的積極推動上。首先,城市公共圖書館係統是文化產品價值鏈上的重要一環,其大量的文獻采購活動有效地帶動著城市出版業的發展,而出版業出版物質量如何又與印刷、設計、包裝、生產、運輸等產業相關聯,由此形成層層擴散的產業鏈,不僅提升了城市的經濟含量,而且還促進了文化產業在城市的聚集。其中以出版印刷產業,形成從出版發行、高檔印品、耗材、物流、印機製造、銷售市場等配套齊全的印刷產業全產業鏈,全方位的提升產業附加值,帶動經濟的高速發展。例如以上海為例,首個由總署頒牌的國家級印刷園區,是上海金山綠色的創意印刷示範園區,園區規劃將數字資產存貯、轉換、管理和複製,廣告設計和創意設計,國際離岸貿易,電子商務等印刷延展性科目列入建設內容,並且從2009年上海印刷業逆勢增長,實現工業總產值483億元,同比增長3.2%;工業增加值(GDP)137億元,同比增長15.1%;利潤39億元,同比增長34.95%。2010年上半年,上海印刷企業的利潤總額、銷售產值、對外加工貿易額和數字印刷銷售收入4個重要指標全部增長,創利能力進一步增強。因此,如果中原地區的印刷企業能向附以發掘文化創意內涵的全程服務延伸;向以印刷新技術、新創意的配套及獨立細分市場深層延伸;向培育客戶新理念、引導甚至引領市場新需求的一體化策劃經營延伸,在中原人口眾多,交通運輸方便等利好因素的情況下,必將推動文化產業鏈的全麵發展;另一方麵公共圖書館以它特有的地方文獻資源支撐著地方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影響著與旅遊產業相關聯的產業群,從而穩定而全麵的帶動中原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