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環境意識淡薄,環境執法力度不夠:一些地區受地方保護主義和地方利益驅使,常常出現為追求經濟發展而損害環境的現象。而地區經濟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尚未改變,工藝技術落後,能源利用效率低,物耗、能耗等指標居高不下。以犧牲環境和資源來換取經濟增長,是河流汙染日益嚴重的內在原因。
2.河流汙染治理方法
2.1汙染河流水體治理技術
(1)物理方法
Ⅰ調水:調水是通過水利設施(如閘門、泵站)的調控引入上遊或附近的清潔水源來改善下遊汙染河道水質,其實質是由於清潔水的大幅增加使汙染水質得到改善,未減少河道的汙染物通量(總量)。
Ⅱ機械除藻:水華藍藻大量暴發時,采用機械除藻,對控製藍藻水華汙染,對有效降低內源氮、磷等汙染物負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Ⅲ底泥疏浚:這是治理河流汙染物理方法中最主要的一種方法。主要是通過人工挖出河流底部淤泥中的固態汙染物,從而實現汙染源剔除的目的,然後清理水體中的汙染物,從而綜合性的實現水汙染治理。如果是小徑流的直流,可以放水後作業,如果是水量比較大的幹流,則需要帶水作業。
(2)化學方法
化學治理方法主要是采用各種化學藥劑,如加入化學藥劑殺藻、加入鐵鹽等促進磷的沉澱(化學固磷)等。
Ⅰ化學除藻:化學除藻是控製藻類生長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作為嚴重富營養化河流的應急除藻措施。但常用化學除藻劑會對魚類、水草等生物會產生危害甚至導致死亡,具有致癌作用,會造成二次汙染,因此在飲用水源地應禁止使用。
Ⅱ絮凝沉澱:化學絮凝處理技術(CEPT)是一種通過投加化學藥劑(一般為混凝劑)去除水體汙染物,改善水質的處理技術,較適用於汙染嚴重、較為封閉的地表水體。對於控製河流內源磷負荷,特別是低泥磷的釋放,有一定效果。
2.2管理方麵的措施
(1)加強科研:加強監測、評價、技術、設備等方麵的科研開發,開展國內外交流。結合國情,引進國外先進的水環境恢複技術,通過生物技術與物理、化學手段的結合,充分利用水環境的自淨能力,加速水環境恢複的進程。
(2)建立統一的管理、價格體係:對於河流汙染的治理不僅需要從當前已汙染流域入手進行治理,還需要通過製定嚴格的水資源使用價格機製來避免水汙染麵積的進一步擴大,在國內各流域形成獨立的水資源管理權限及收費標準,並對汙染排放的企業實行收費機製,提高其汙染水排放成本。
(3)完善河道控製的法律、規章和製度:依法治水,嚴格實施現行國家環境保護法規對河流水資源管理的內容。從法律層麵強化我國水資源汙染治理機構的社會地位和執法力度,以達到遏製河流汙染擴大的目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我國河流汙染治理的法律法規體係,加大對河流汙染物排放的懲處力度,形成動態的汙染物排放監督機製,對河流附近的工業生產進行嚴格的監管,對流經各地區的河流汙染情況進行統計,集中力量治理嚴重汙染地段。
結語:我國河流汙染現狀嚴重,雖然國家製定了相關的河流汙染治理政策,針對河流汙染技術的研究也不斷深入,但是我國河流汙染麵積過於分散,因此還需要持續的加大河流汙染治理投入,以更好的保護我國河流狀況。
參考文獻:
[1]盛樹忠,賁偉,何亮.河段下遊排汙對上遊水源汙染的定性研究——北安市水源地汙染調查[J].北方環境.1998(02)
[2]鄭璐,錢鈞.城市護城河水環境整治的思考——以南京秦淮河為例[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2(11)
[3]程曉波.上海市蘇州河沿岸排水係統雨洪控製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12(13)
[4]梁仁禮.廣東某市汙水管網係統一期工程設計實例[J].中國給水排水.2012(12)
[5]陸玉蘭.城市沿江濱水地區規劃設計及開發探索——以廣西南寧市邕江沿岸濱水地區為例[J].廣西城鎮建設.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