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消極腐敗危險”的定位及其對其它三種危險的影響(1 / 2)

淺談“消極腐敗危險”的定位及其對其它三種危險的影響

商界論壇

作者:南衛茹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麵前。”報告把“消極腐敗危險”放在“四大危險”的落腳點給予重視,充分彰顯了我們黨懲治腐敗,永葆黨的先進性的堅強決心。深入研究“消極腐敗危險”與其它“四大危險”的相互關係,準確把握“消極腐敗危險”在“四大危險”中的定位,深刻揭示“消極腐敗危險”對其它三種危險的影響,對於有效防範和化解這“四大危險”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消極腐敗危險”是“四大危險”中最根本最致命的危險

“四大危險”是在深刻把握黨情社情的基礎上,從思想、能力、作風、廉政四個方麵對全黨發出的警示。“精神懈怠”會使黨喪失精神動力,以致萎靡不振;“能力不足”則會導致黨的執政行為失當失措、無所作為;“脫離群眾”將嚴重削弱黨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消極腐敗”更是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從表麵上看,四種危險各自獨立存在,各有不同,各有所指,都會極大地影響或者破壞黨的建設。然而,透過表象看深層次的內在關係,它們彼此滲透,互為影響,而“消極腐敗”的危險影響和決定了其它三種危險,是最根本最致命的危險。分析如下: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消極腐敗”。中央黨校教授林喆在《人民論壇》雜誌上指出:“就當下我們對‘消極腐敗’所指的概念來說,它主要指的是與貪汙、盜竊、行賄、受賄、買賣官職等嚴重腐敗,或腐敗犯罪行為相區別,因為主體的積極或者是消極原因而造成的權力偏離軌道,貌似不良作風的現象。”我們容易得出,“消極腐敗”與我們平日慣見的“黑色腐敗”(國際上把腐敗分為黑色、灰色、白色三種。黑色腐敗是不被人們接受的腐敗行為;灰色腐敗是有爭議的“消極腐敗”;白色腐敗是被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腐敗)、“腐敗犯罪”有所區別,而是不易被察覺的“灰色腐敗”。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有:部門利益至高無上;官僚作風嚴重;鋪張浪費嚴重;決策失誤勞民傷財;宗派主義與“任人唯親”。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隻有貪汙受賄才算腐敗行為,自己隻是“吃點、用點、喝點、玩兒點”,這哪裏算是腐敗呢?何況大家都是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誰見過因為某人大吃大喝、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或者拉幫結派等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或者免職的呢,心理也就淡定坦然了。正是基於這種思想認識,“消極腐敗”才大行其道。因此,十八大再次重申“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並向全黨發出警示:“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

其次,我們還要認識到“消極腐敗”對其它危險的影響。一是“消極腐敗”對精神懈怠的影響。“消極腐敗”會讓一些幹部滋生名利、滋生享樂和貪圖思想、滋生懶惰的思想。工作中的一些不正之風、形式主義、奢侈浪費、腐化墮落的思想長期影響著一些思想意識薄弱的幹部,使得他們心甘情願被“拉下水”,還美其名曰“融入”。其實,“融入”就是“懈怠”。二是“消極腐敗”對能力的影響。縱觀黨的曆史,90多年來,黨組織隊伍不斷壯大,人才越來越多,黨員的學曆、學識水平逐年增高。為什麼說黨麵臨“能力不足”的危險呢?這就應了習主席的話:“空談五國,實幹興邦。”他要求黨員幹部要實幹。同時,老百姓在談論中國曆史時,總把沒落的朝廷與“腐敗無能”聯係在一起,意指朝代更迭都是“腐敗”與“無能”造成的。腐敗使有能力的人變“無能”,此言不虛。無能力的人自不必言,反正是“無能”。有能力的呢?在腐敗的前提導向下,能力越大破壞力越大。三是“消極腐敗”對脫離群眾的影響。“消極腐敗”表現形式不“顯眼”,它遮遮掩掩,戴著一層麵紗,如網上爆料的官員戴名牌表,抽天價煙,坐高級轎車出入高檔消費場所,蓋豪華辦公樓,超高規格接待等,這些直接損害了黨“為人民服務”的形象,將失去廣大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