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術論文摘要的漢英翻譯例析(2 / 2)

4.2語篇分析。通過對比分析,發現英譯還存在很多問題,具體的表現形式如下:

4.2.1詞彙誤用。

原譯文詞彙使用錯誤的最主要表現在詞性誤用。例如標題“國家安全的基礎”中的“安全”和“基礎”均屬於抽象名詞,而原譯使用了形容詞性的“basic”,以及“secure”等詞,而後者主要用作形容詞和動詞,所以原譯中的“secure”全部屬於誤用。

4.2.2邏輯關係混亂。

原文中,人們長期以來被忽略的一種最重要的“安全”就是“教育安全”,“For every country”的插入比較突兀,易讓人誤解為“對每個國家來說”都存在“長期以來被忽略的”事實或現象。而原譯文中“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ssue”也是譯者自己添加的信息,況且,“This paper”(本文)又如何能夠 “based on”(基於)“issue”(問題)來解決另外一個“問題”?這在邏輯上是行不通的。根據學術論文的體例,應該是“基於”某個“條件”來解決某個問題。原文提到要將人們從“消費”和“產業”的視覺中解放出來,首先詞的主謂搭配不當,“視覺”如何被“解救”?

4.3改進方案。根據德國著名的翻譯學教授Wolfram Wills(2001:213)的觀點,在對翻譯中所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的時候,如果是僅僅為了診斷錯誤二分析是沒有多大意義的,而是應該包含一個糾正的方案並且對翻譯錯誤加以歸類分析以便最大程度地減少錯誤。

5.總結該文本翻譯技巧

5.1.準確選擇時態。摘要主要的三種時態為: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和現在完成時。一般過去時強調某一動作已經發生,是論文摘要中最常用的時態。如果作者強調在現有條件下的研究目的與結果,那麼用一般現在時態。現在完成時表明論文涉及的研究在撰寫論文時已完成。

5.2體現跨文化因素。跨文化交際語言學研究表明,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深受文化影響,意即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體現了該種文化特有的思維方式。翻譯是源語言到目標語的轉化,是文化背景及思維的轉化,因此譯文一定要符合目標語的表達習慣。

5.3措辭考慮文體特色。在摘要中使用符合學術論文的詞語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用詞避免過於口語化。例如:‘得到’英語中有這兩種表達方式:get和obtain。在論文摘要中若不根據語境而隨意使用,會使論文顯得缺乏學術論文應有的認真嚴肅。其次使用帶有個人主觀性的詞語時要注意衡量尺度。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一般要避免使用難以確定或猜測性的詞語,如maybe,probably,perhaps等。綜上所述,譯者在進行論文摘要的漢英翻譯時,應了解漢英語言結構形式特點、用法、習慣等方麵的差異,熟悉翻譯的基本原則和語篇特征。這樣才能翻譯好一則通順,地道,符合英語習慣的論文摘要。

參考文獻

[1]Nida,E.A & Taber,C.R.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rill,1982.

[2]Reiss 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K].U.S.A.1983.

[4]陳宏薇.漢英翻譯基礎[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5]程方平.教育:國家安全的基礎———關於“國家安全的思考”[J].教育科學,2006,(3)

[6]任再新.學術研究論文摘要的體裁分析性研究[C].外語教學與研究論叢.上海:複旦大學出版,20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