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租賃會計準則問題研究(2 / 3)

5、未擔保餘值減值的問題

在資產風險的防控上,通過允許融資租賃資產餘值作為擔保,將風險在擔保餘值的作用下完成了轉移,從而起到了很好的防控效果。

出租方的會計處理會影響未擔保餘值。當其發生減值時,現行會計製度和會計準則會作出如下處理:要求出租人定期核查未擔保餘值,一旦核查發現未擔保餘值出現減值,則租賃內含利率就要重新計算,而當期損失應將減值導致的租賃投資淨額的減少進行計入,而融資收入則需要參考租賃投資淨額修正後的數據和新計算的租賃內含利率進行確認。當被確認損失的未擔保餘值得到恢複以後,應該在原始的確認損失金額內轉回,並以此作為依據重新計算租賃內含利率,並且將其作為以後各期融資收入的確認標準。與之相反,當未擔保餘值出現增值,現行處理原則則不會做出任何修訂。

二、如何提高租賃會計的整改水平

1、完善融資租賃交易的界定標準

在對同一筆租賃交易的性質進行判定時,如果沒有統一的判定標準,會計核算就會因此而出現諸多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和改進,從如下方麵展開:

通過資本化提高租賃的經營水平,在國際租賃會計行業內,這一課題的研究也是剛剛開始。資本化以後的核算,承租人就無法將融資租賃掩飾為經營租賃,而租賃雙方對同一筆租賃交易進行類型認定時,也可以通過無形資產的管理來解決租賃資產的無人監管問題。在承租人看來,希望能夠通過融資租賃得到融資融物的實惠,同時又想方設法的用經營租賃的會計處理來進行融資租賃交易的核算,這也是他們表外融資的最終目的。承租人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對資產的控製和使用,來保持與資產的密切關係,但負債信息他們則千方百計的排除在了資產負債表的範疇之外。從性質上來講,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都具備融資的功能,而經營租賃資本化則是規避承租人上述心理和期許的最合理措施。對承租人來說,在其經營租賃的過程中,其通過經營租賃的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實現了無形資產資本化,但所有權並不在承租人的掌控之中,其擁有的隻是使用權。

對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的統一劃分,需要從承租人的角度來製定劃分標準,這是因為在租賃交易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承租人,因此,為了確保交易性質得到統一,雙方的交易性質可以通過承租人對交易的分類作為認定標準,這一標準的製定,會計核算受租賃雙方對交易性質不同界定的影響就可迎刃而解。

2、全麵改善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規程

在對公允價值和賬麵價值進行選擇時,兩者的主要矛盾和衝突集中在了相關性和可靠性上。在相關性原則下,非現金資產的屬性是通過公允價值計量的;但在可靠性原則性,則更傾向於賬麵價值對屬性的計量。鑒於此,會計準則隻能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合一平衡的支點。綜合各種客觀因素來看,在我國當前階段,評估價的選擇更切合實際。在我國的租賃會計準則中,應該將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由評估價所代替,而承租人對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與評估價形成統一,才是租賃資產真實信息的體現。同時,資金的時間價值則應該由租賃付款額的最低現值代表的入賬價值進行體現。由此可見,采用租賃資產入賬價值的核算方法更加合理,也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的通用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