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新型城鎮化推動旅遊業發展(1 / 2)

以新型城鎮化推動旅遊業發展

商界論壇

作者:歐陽曉晴 陳宇

摘要:旅遊業發展和城鎮化是當今最為引人注目的兩大經濟潮流,城鎮化水平綜合指數與旅遊業收入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在有條件的地區,以旅遊業的發展引導新型城鎮化發展,以新型城鎮化推動旅遊業發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新型城鎮化對於旅遊業的推動作用是顯著的,而且其作用顯著的推動將是持續、累進的過程,在諸多方麵都會得到體現。

關鍵詞:城鎮化;旅遊業一、新型城鎮化離不開旅遊業發展

2014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以指導全國城鎮化的健康發展。這份規劃中確立了城鎮化的幾個基本原則,強調新型城鎮化要以人為本,公平共享;要注重文化傳承,彰顯特色。並明確提出,新型城鎮化要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曆史文化稟賦,體現區域差異性,提倡形態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麵,發展有曆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

要實現這種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就離不開旅遊業發展。在有曆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觀光工業、生態農業、氣象氣候、動物植物等特色的地區,以旅遊產業為戰略主導,形成的旅遊城市、旅遊小城鎮、旅遊區、旅遊綜合體、旅遊新農村社區等模式,都將大大推進區域城鎮化的進程。

城鎮化需要以產業發展為為支撐,而旅遊作為“無煙工廠”和“創意產業”越來越受到重視。旅遊業以及由旅遊引導的泛旅遊產業聚集(休閑農業、養老康療、會議會展、創意文化、運動娛樂等),具有產業、居住支持雙重價值,是城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以新型城鎮化推動旅遊業發展,通過旅遊產業帶來的基礎設施健全、交通方便發達、景觀環境改善、休閑服務提升、文化交融、居民幸福指數增強等,都是新型城鎮化的要求與元素,是新型城鎮化的內涵提升。

二、旅遊業發展契合新型城鎮化的內涵

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綠色產業和無煙工業,契合了城鎮化進程以社會生產力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為前提的內涵。旅遊業發展與城鎮化建設因為內涵的某些相似性,從而相互促進:在時間上,旅遊業發展本身就處於城鎮化進程的特定階段;在空間上,以城鎮為主,城市和鄉鎮相結合,依托鄉鎮旅遊資源、市場環境和區位優勢發展旅遊業;在就業上,以非農為主,非農與農民相結合,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解決城鎮居民就業問題;在生活上,旅遊業發展能夠實現城鎮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效益,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此外,旅遊業固有的保護生態、傳承文化、消除貧困、促進理解、創造收彙、服務社會等功能,將得到充分體現。所以,在旅遊業助力城鎮化建設的同時,城鎮化可以推動旅遊業發展騰飛。

三、新型城鎮化推動旅遊業發展

首先,新型城鎮化刺激旅遊需求。

從旅遊市場現狀特征上看,由於存在明顯的城鄉二元發展結構,中國城鎮居民無論是出遊能力還是消費能力都遠遠大於農村居民。以2012年為例,城鎮居民出遊人均花費達到914.5元,農村居民出遊人均花費僅為491元,城鎮居民出遊人均花費幾乎是農村居民出遊人均花費的2倍。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人口城鎮化水平的穩步提高,中國城鎮人口的比例將得到大幅提升,而且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以及政府相關政策扶持,城鎮化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增,將進一步導致以城鎮為客源地的旅遊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旅遊消費能力的提升。同時,城鎮作為本地居民和外來遊客產品需求共同疊加的旅遊目的地職能也將更為突出。為本地居民服務,以休閑、購物、娛樂、社交等非傳統的城市旅遊產品需求以及城市周邊環城遊憩區內旅遊產品需求規模將進一步加大;而隨著城鎮居民返璞歸真的心理需要,具有原真性、鄉土氣息保存較好的鄉村旅遊需求也將進一步增長。可見,隨著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深入,居民的出遊率和出遊熱情有望得到進一步的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