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比從日本回到南非,想投資開一個日本料理店。
跑遍了整個城市,看了無數房子,最後從中挑出了10個列為準店。將這10個準店在位置、環境、布局等方麵的優劣列成清單,反複比較,從中選出3個。再將這3個準店的位置、環境、布局及服務內容等方麵列成一個更為詳細的調查表,委托一家信息谘詢公司做市場調查,根據調查反饋,最後確定下其中的一個。
確定後裝修,向裝修公司極其詳細地講述他的意圖。
不僅店內所有的空間包括門廳、廚房、衛生間裏的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而且,店外遠至百米的路段也做了精心布置,簡直精細到極點。
鮑比的一位朋友開始為其認真的態度所感動,繼而就有些不耐煩了,進而覺得鮑比有些陌生,原來挺豪爽大氣的一個人,幾年不見,怎麼竟變得婆婆媽媽,心細如針?但裝修好後,鮑比認為,這個店給人的第一感覺是舒服,第二感覺還是舒服,你能想到的他都想到了,你沒想到的他也想到了。可他還是不放心,讓朋友們幫他挑毛病。朋友們看著他,越發覺得他陌生了。從選店到裝修,不僅多跑了許多路,多花了許多錢,更重要的是,多花了許多時間。如果換成他們,早就營業賺錢了,可他還在這裏挑毛病。
於是,一位朋友對鮑比說:“挺好的,趕快開業吧,早開一天早收入一天。”
鮑比回答說:“正式開業還要等一個星期,從明天開始,我請你帶朋友來吃飯,全部免費,但有一條,每吃一次,至少要提一條意見。”
“為什麼?”
“因為在日本,不能讓客人等待超過5分鍾,不能讓客人有任何不滿意的地方,現在開業,我沒有把握,所以我付費請谘詢公司替我找最挑剔的顧客來,如果你方便也請你來,多挑毛病,拜托了!”
“你也太認真了,這是在南非,不用這樣,要我說,先開業,發現問題再說,現改也來得及。”
“不,我不能拿顧客做試驗。在日本,我做過調查,開業最初10天進店的顧客,基本上是長期顧客,如果你在這10天留不住顧客,你就得關門。”
“為什麼?一個新開的店,有點不足是難免的。客人也會諒解的,下次改正就行了。”
“不,在日本,沒有下次,隻給你一次機會。我剛到日本和日本人交往時,覺得他們很傻,你說什麼他都信,你如果想騙他其實很容易,但是他隻給你騙一次,以後他永遠不會和你來往。在日本,隻要是你本人的原因犯錯,你就得走,你不能說:對不起,這次我錯了,給我機會,我保證下次改。沒有下次,隻給你一次機會。”
鮑比的朋友突然明白,他如此認真,如此精細,原來是這個看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料理店,在鮑比看來,僅次於他的生命。因為他深深知道,這既是他的第一個店,也是他最後一個店,成敗隻此一次,沒有下一次,更無下下一次。因此,鮑比從始到終對自己所做的事都堅持“精耕細作”。他由此而成功,終於成為南非開普敦最大的“日本料理店”總經理,年收入達60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