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急於求成是天下人最容易犯的通病(1 / 2)

任何思考都有一個必須要經過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知道,急於求成是天下人最容易犯的通病,他們不分輕重緩急,隻憑個人的想法去做事,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和做任何事情一樣,企業決策也要有輕重緩急。這是企業管理者應當把握住的問題。一個企業無論如何簡單,無論管理如何有序,企業中有待完成的工作總是遠遠多於用現有的資源所能做的事情。因此,企業必須要有輕重緩急的決策,否則就將一事無成。而企業對自己之所知,對自己的經濟特點,長處與短處,機會與需要的決策分析,恰恰也就反映在這些決定之中。

懂得輕重緩急的決策將良好的想法轉化為有效的承諾,將遠見卓識轉化成實際行動。輕重緩急的決策體現了企業管理者的遠見和認真的程度,決定了企業的基本行為和戰略。

美國決策大師皮爾斯·卡特有一句名言:“決策的最佳時機並不僅僅是快速,而是適速。”

確定先做的事對於任何人似乎都不困難,使人犯難的倒是決定“後做的事”,也就是決定什麼該向後放一放再做。人們怎麼強調也不可能過頭的是,事情不可推遲,隻可放棄。重拾先前不得不推遲的舊事,不管當時它看來是多麼可取,幾乎始終是一個嚴重錯誤。這當然也是人們之所以如此不願意確定後做的原因所在。

機會和資源的最大化原則是指導企業確定輕重緩急的準則。除非少數的幾個實屬第一流的資源,被滿負荷地用於為數不多的幾個突出的機會,就不能說企業的輕重緩急已被真正確定。尤其是那些真正重大的機會,即那些可以實現潛能和那些可以創造未來的機會,必須得到它們的潛能所應得到的資源,即使以放棄眼前利益為代價,也在所不惜。

但是,確定企業輕重緩急的真正重要的因素是,它們必須是自覺地和有意識地進行的。寧可做出並執行一個錯誤的決定,也不要因為痛苦費力或令人不快而逃避這一工作,以致讓企業中的偶然事件,在沒有對手競爭的情況下,自行確定企業的輕重緩急。

有關企業的策劃,企業的優勢所在及其輕重緩急方麵的幾個關鍵性的決策,可以是有計劃地做出的,也可以是隨意為之。它們既可在意識到其影響的情況下做出,也可作為某種緊急瑣事之後的亡羊補牢。它們既可出自最高管理層,也可出自很多層次以下的某個人,由於他的一個技術細節的處理,在事實上決定了企業的特性和方向。

但是,不管以何種方式,不管出於何處,這些決策總會在企業中做出。沒有這些決策,沒有任何行動能真正發生。

雖然沒有任何公式能為這些關鍵性的決策提供“正確”的答案,但是,倘若它們是隨意之作,是在對它們的重要性茫然不清之下做出的,那麼它們不可避免地將是錯誤的答案。要想獲得正確答案的機會,這些關鍵性的決策都必須是有計劃、係統地做出的。對此,企業的最高管理層責無旁貸。

輕者當緩,重者當急,關鍵決策,由於和企業生死攸關,更是一刻也不能忽視。

事實上,決策本身既是一件硬性工作,也是一件彈性工作,但不能固執行事,應該采取靈活的方法,控製好決策的過程,該先就先,該後就後,做點彈性處理也是企業管理者的智慧所在。

一個企業管理者的思維是否有效,與其是否“精耕細作”有直接關係。有些管理者卻對自己粗心大意,草率馬虎,結果會把有可能辦成、辦好的事情,弄得七零八落;但是有些善於經營的人則不然,他們認真考慮每一個工作環節,絕不放過一個漏洞,總是讓思考達到臻於完美的程度,這樣他們做事就有了較大的成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