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最為廣泛有效而且也最為人們相信的莫過於金錢的手段,有錢好辦事乃至金錢萬能,是人們信奉的法則之一。但這種觀念至少是片麵的,中國一些企業走出國門後把國內的成功經驗套用在國外市場,迷信“砸錢打市場”的做法,結果吃了大虧。
20世紀90年代中期,浙江一家大型國有企業一次投入了200萬美元,希望把其廚具係列打入美國市場。
這家公司的總裁率領一支20多人的行銷人馬在美國活動了近一個月,在美國東西兩岸巡回召開新聞發布會,遍訪美國各大連鎖超市,大打媒體廣告,並在紐約和舊金山設立了兩個分支公司,在美國各地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旋風。但一年下來,盡管該企業也拿到了幾個訂單,但資金的投入產出很不成比例。總公司對此不滿意,想追加資金又怕扔進去的錢填了無底洞,隻好勉強再支撐一年,第三年便鳴金收兵。
1998年初,這家公司換了新領導,想起了這件事,覺得還是應該開拓美國市場,試圖再進美國市場的時候,發現一切必須從頭開始,做出的預算差不多還是200萬美元。
幸運的是,當這家公司第二次到美國的時候,在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商務處的幫助下,在當地找到了一家美國專業市場營銷公司,協助他們確立目標、計劃和渠道。
第一年投入100萬美元左右,主要開支就是參加商展,並請來了十幾位美國大型連鎖超市的采購經理,對產品進行會診,確定產品的價格和市場定位。通過參加在拉斯維加斯、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地舉行的一係列家庭用品展和專業商展,公司直接見到了全美大大小小的采購商,清楚了自己產品的優缺點和市場定位。經過無數次的產品設計和價格調整,美國當地的訂單開始一批批進來了。
第二年再投入80多萬美元,重點轉為產品設計當地化和廣告宣傳。
這樣,到2000年年底的時候,這家公司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已經累計達到500多萬美元了。
同一個公司,同一個市場,同樣多的投入,效果截然不同。這清楚地表明,把進入一個市場這樣的事情辦好,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光大把撒錢也是不夠的,有錢還得把錢用在得當的地方。必須製訂一整套周密的發展計劃,實施階段性遞進的市場策略,采取有效的營銷手段,並要有耐心和舍得花時間。在國內實施“砸錢打市場”的策略,效果實際上也很有限。
談判中,討價還價時,對方的目標越高,對我方越不利。
對方的目標很高,要價往往居高不下,成交價格也就很難降低。因此,買方要降低對方的要價,首先要降低對方的目標。
給對方的商品挑毛病,就等於貶低商品的價值。如果商品的價值被貶低,商品價格在人們心目中就失去了應有的基礎。
因此,談判討價還價時,如果能將對方的商品挑出一大堆毛病來,比如從商品的功能、質量到商品的款式、色澤等方麵吹毛求疵,這樣,就等於向對方聲明:瞧你的商品多次。對方的要價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蘋果熟了,果園裏一片繁忙景象。
一家果品公司的采購員來到果園。
“多少錢一斤?”
“8角。”
“6角行嗎?”
“少一分也不賣。”
目前正是蘋果上市的時候,這麼多的買主,賣主顯然不肯讓步。
“商量商量怎麼樣?”
“沒什麼好商量的。”
“不賣拉倒!死了張屠夫,未必就吃帶毛豬!”
幾句話說嗆了,買賣雙方不歡而散。
不久,又一家公司的采購員走上前來,先遞過一支香煙,問:“多少錢一斤?”
“8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