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訂單106(2 / 2)

再說1929。前一年,張學良東北易幟,中華民國終於得到了形式上的統一。誌得意滿的民國總統蔣公為了安撫要辭職的海軍署署長陳紹寬,提出了一個60萬噸的造艦計劃。

“我們曾講要在15年以內,有建設60萬噸的希望,照此看來,我們在5年以內,或者即可完成,與世界上列強的海軍相抗,鞏固我們的國防。”蔣介石又對60萬噸的艦艇作了大概的分析,認為其中應包括3艘航母。

這個計劃的結果想必大家不用看也就知道了。別說3艘航母,中國海軍連一架艦載機的影子也沒見著。1937年8月,為了阻止侵華日軍沿長江而上,中國海軍將217艘艦船自沉在長江江陰段,一個空前的大泡沫就這樣以悲劇結束。

當然,蔣公吹的牛也不止這一個。其他吹得,這個也吹得。

以上三個時間段,說得很明白,無強國,不航母。

新中國建國後,強軍,始終是一個居於優先地位的發展方向。但是受國力限製,海軍當時的發展重點是“空潛快”,也就是飛機,潛艇,快艇。航母嘛,也就是軍艦進行遠航時,能夠看到的帝國主義來示威的大家夥。改革開放了,總設計師的一句“軍隊要忍耐”,直接把海軍的航母夢壓到猴年馬月去了。

海軍想要航母,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別人不說,龍鎮海就是個見航母就流口水的人。作為一線的海軍軍官,他深知沒有航空兵掩護的海軍,戰場上肯定是別人的活靶子。每次隨艦出海,艦隊下屬航空兵的殲7,由於作戰半徑短,隻能掩護至不到200海裏的範圍。超出這個範圍,天上就隻有美國人和日本人的飛機了,老是圍著你轉啊轉。有時候甚至會衝你俯衝,進行模擬攻擊。

“媽的,老子連防空導彈都沒有!”每到這時,艦長也隻能安排槍炮班進行模擬防空訓練了。而龍鎮海總是拿著望遠鏡,望著遠處囂張的外國軍機,仿佛能看到對方飛行員傲慢的眼神。“總有一天,我們會有的!”

龍鎮海咬著牙,心裏默默的念叨。

1991,1980,1929。如白駒過隙,時間過去了60年,蘇聯不在了,中國卻挺了過來。在1992施行曾經視為洪水猛獸的市場經濟後,似乎日子還越來越好了。昔日的鄉下人,居然也跑到俄羅斯拿錢掃貨了。這自然也少不了軍方的人。一時間,蘇聯曾經的各加盟共和國的軍火庫裏,穿著中國軍裝的各色人等慢慢的多了起來。最著名的買賣就是1992年交付中國的蘇-27。海軍當然也沒閑著,隻是囊中羞澀,海軍裝備可都是大家夥,一艘艦抵得上半個團的蘇-27了。

1991年底的一天,時任中船集團副總工程師的殷光祖,突然間接到一個國際電話,是從俄羅斯打來的,電話那頭是1959年他在俄羅斯留學時的老師切爾年科。老師已經75歲了,聲音顫顫巍巍:“殷,烏克蘭黑海造船廠有一艘未完工的航空母艦,造的差不多了,本來是蘇聯海軍訂購的,現在的俄羅斯沒錢買了,希望中國能買回去。”

殷光祖當年在蘇聯學習船舶設計,和老師切爾年科的關係非常好。1960年殷光祖回國,不久中蘇關係破裂,兩人失去聯係。直到1987年殷光祖去蘇聯商討購買一艘破冰船,也就是後來中國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才有機會去看望自己的老師。切爾年科是前蘇聯海軍的裝備顧問,參與了幾乎所有重大裝備的論證、設計和建造監督工作。切爾年科始終對中國抱有好感,蘇聯發生的一切讓他感到極度失望和悲傷。東方,是他寄予厚望的地方。

殷光祖接到電話,立刻上報集團和海軍。海軍對航母,那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如今天上有這麼大的餡餅擺在你眼前,還不敢珍惜?

於是,1992年初,一個中國海軍的代表團就出現在黑海造船廠,為首的是鄭明少將。一想到百年的航母夢就要在自己這一代實現,整個代表團都非常興奮。

可是,天上掉的餡餅,哪那麼容易就吃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