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這個冬天比較冷(1 / 2)

聽完賀司令的敘述,龍鎮海目瞪口呆。

“這種簡單的把戲,烏克蘭人會看不出來?”

“人窮誌短。窮瘋了,會把一切與錢有關的東西都看成救命稻草。”賀司令仿佛見怪不怪了。“現在他們也算吃一塹長一智。船廠那邊主要領導隻跟我們聯係。當然是聯係大使館,不是我們海軍。”

龍鎮海能夠想象遠在千裏之外的黑海造船廠所經受的屈辱。一種被別人肆意玩弄的屈辱。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陷於動亂和衰落的國家,這種屈辱將會如影隨形。

賀司令進一步吩咐:“你會帶一個四人工作小組過去。小組成員分別是中船集團大連造船廠的副總工程師王定一,他對艦船動力係統很熟悉;海軍裝備部的趙坤,他曾經考察過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的航母,對航母設計比較熟,可以看看有什麼設計缺陷;海軍工程處的工程師曹震,他負責檢查現在的船體質量;還有一個,就是你剛認識的小陳。”

“小陳?就是剛帶我進來的陳可法?他負責什麼?”

“他很聰明,機靈鬼一個,你會用得上。至於雷達電子係統,那是你的本行,你看就行了。”

這天晚上,龍鎮海和小組成員見了個麵。王定一總師是個典型的東北人,大高個,說話中氣很足。他在大連造船廠工作了二十年,是業內知名的專家。可是剛進廠的時候,他隻是個學徒工,後來上了工農兵大學,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崗位。“本來,我就是個燒鍋爐的。”剛見到龍鎮海,王總師開了個玩笑。趙坤一看就是個書生,戴著眼鏡,顯得很斯文。他畢業於大連艦艇學院,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大型水麵艦艇,包括航母、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隻是這三種艦艇,當時的中國一樣也沒有。因此趙坤常被派到國外考察。可是當中西方關係轉冷後,這種考察也沒有了。所以趙坤很珍惜這次去烏克蘭的機會。他帶了一大箱子的資料。有關瓦良格的書籍和雜誌就有幾十本。

“公開資料可能跟實物不相符。兩相對比,對我們以後的情報搜集會有輔助作用。”趙坤解釋了帶這麼多資料的原因。

“應該的,讓小陳幫你搬。”龍鎮海說,大家都笑了。

雖然沒穿軍裝,但曹震一見到龍鎮海,就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他是軍代表出身,本職工作就是在各型艦艇交付海軍前,檢查艦艇質量。對艦艇建造自然是十分熟悉。隻是自己的女兒剛出生,就要出國執行任務,心裏自然是多了份牽掛。

龍鎮海了解到情況後,就問曹震需要組織上幫什麼忙,曹震連忙擺手搖頭,“有丈母娘在,家裏應該不用擔心。一輩子能趕上這麼個任務,也值了!”

整個小組,就數小陳最活潑。這也難怪,剛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整天待在海軍總部的機關大院裏,都快憋壞了。那年頭海軍軍費少,一年到頭服役的艦艇趕不上現在一個月的,也很少有重大演習,所以小陳除了一些事務性工作,基本沒什麼事。倒是很讓這個廣州艦艇學院畢業的青年軍官很是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