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集:馬卡洛夫大道(2 / 2)

“哪裏,您是幫我們大忙了!買船是第一步,改船才是最重要的一步呢!”

“對!要把剩下的30%的工作量完成,以中國同誌目前的水平,任務還是挺艱巨的。噢,對了,尼古拉斯那邊我已經打好招呼了,等您這邊王總師過來,我們就一起商量一下。”

“好!王總師後天就過來了,這周有時間就可以!”謝列金做事的風格,龍鎮海很是欣賞,說做就做,絕不拖泥帶水。

走了十幾分鍾,兩個人來到了檔案室。這是在廠內辦公區中央的一座四層的樓房,看樣子有年頭了,跟國內一般科研機構和設計院所的資料室無異。

謝列金給資料室的管理員打了個招呼,管理員拿上一大把鑰匙,帶他們來到一樓東邊最頂端的房間的門外,牆上還掛著一個牌子,上麵寫著“機密檔案室1號”。管理員開了門,兩人就進去了。

“這是1號?那有2號嗎?”龍鎮海有點打趣的問。

“有啊!”沒想到謝列金一本正經的回答,“在樓上。本來這裏保管的是105,也就是庫茲涅佐夫號的圖紙,後來瓦良格建造工程啟動後,為了調閱方便,就把庫茲涅佐夫號的圖紙搬到了樓上,這裏就裝瓦良格的了。”

這間檔案室很大,雖然外麵比較老舊,但是裏麵保管圖紙的設備倒是挺新的。整個房間淨高大概有5米,長約60米,寬也有20米。裏麵全是一排排的鐵櫃,每排鐵櫃都有一個輪式的搖把,可以移動鐵櫃的位置。謝列金轉動搖把,將一排鐵櫃移動開,然後帶龍鎮海進去看了看。

鐵櫃被分成很多格,每個格子大概80公分寬,50公分高,格子上都有編號。龍鎮海以前率領部隊去大連造船廠接艦的時候,也見過類似的儲藏裝置,隻是都是木質的,而且是固定的。

“這種保管方式的好處是利用率高,想看哪張圖紙,隻要移動一排櫃子就行。不然那麼多圖,得多大的房子才能裝下。”其實這種方式,是謝列金去法國考察後建議這麼做的,他覺得,還是那幫西歐鄰居們懂得精打細算。

龍鎮海被海量的圖紙震撼了,他問謝列金:“總共有多少張圖紙?”

謝列金想也沒想:“超過100萬張,加在一起,重量得有30噸。”

看得出來,作為主任建造師的謝列金,對這些資料非常熟悉。這也難怪,主任建造師必須對航母的每一塊鋼板負責,不管這個鋼板是造船廠自己的,還是配套廠家送來的。

謝列金拿出一摞1號圖紙,抖了抖上麵的灰,輕輕的把圖紙攤開。這是船底大軸的施工圖。上麵密密麻麻的標注讓謝列金覺得很親切,仿佛又回到幾年前那段日夜風風火火,加班加點的日子。

“龍,”謝列金直接省去了組長的稱謂,這在極其講究社交禮儀的當地很少見,看來他已經把龍鎮海當自己人了。“我覺得你們還需要再招幾個人過去,否則光翻譯這些圖紙,就得兩三年時間。估計在中國會俄語的都是老人了吧,你們年輕的應該是都是學英語的。”

龍鎮海覺得謝列金的提議很有道理,這一點他倒是忽略了。“安德烈他們新年假期結束就去哈爾濱了。我可以讓大連造船廠集中招一批人。”

謝列金把圖紙卷起來,又放了回去。他抿了抿嘴唇,對龍鎮海說:“龍,你知道嗎,在105和106工程進行的時候,尼古拉耶夫都不讓外國人進入。現在呢,我們巴不得外國人過來把瓦良格買走。”

“瓦良格最終會有個好結局的,您放心。”龍鎮海安慰他說,“我覺得最難過的還是廠長吧,畢竟是在他任內發生的事。

“是啊!每艘航母都是他的心血。龍,你知道‘馬卡洛夫大道’嗎?”

龍鎮海從來沒聽說過這條路,“‘馬卡洛夫大道’?在尼古拉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