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集:平等互利(1 / 2)

“906?”龍鎮海又聽不懂了,“又是一個裝備引進工程?”

朱部長理了理自己的圍巾,然後擦了擦眼鏡,上麵有點水汽,“對!就是引進蘇-27工程的代號。906我也參與過,主要談判人是陳洪生,還有你們的賀司令,協議就是他簽的字。”

賀副司令員簽字的事龍鎮海聽他說起過,但他還想多聽點故事,就揪著朱部長講講,“聽司令員說,蘇-27的談判非常艱難,有幾次幾乎要掀桌子了,是這樣嗎?”

這時候擺渡車來了,三個人上了車。這車又破又晃,司機還開的飛快。朱部長拚命抓住扶手,轉彎的時候人都快飛了起來。

謝部長沒參加蘇-27的引進談判,那時候他還在,所以他也想聽朱部長講講,將來自己走上談判桌,也積累點經驗。

好不容易下了車,朱部長終於可以開口說話了。

“是啊,本來主談應該是賀副司令員,後來對方換了人,我們這邊也換成軍事裝備技術合作局的副局長陳洪生。那時候還是蘇聯呢。”朱部長回憶說,“906的談判是高度保密的,他們來中國,談判團隊裏有兩個人24小時不離開酒店,就看守帶來的文件。蘇聯人腦子完全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跟國際貿易規則一點都不接軌,很多話都說不通。”

“怎麼說不通?”

“我們的模式是先談政府間協議。我們按慣例,想在協議裏加一個‘平等互利’的條款,蘇聯人不同意,說沒有互利,是蘇聯援助中國。”

謝部長搞不懂了,“援助?我們是買家!”

“是啊!”朱部長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賀副司令員就說,這哪是無償援助,明明是軍品貿易,我給你錢,你給我飛機,怎麼不是互利呢?”

“那結果呢?”龍鎮海問。

“結果就為互利兩個字爭了兩個小時,最後還是加上了。”朱部長撅噘嘴,“你說何必呢?”

“那最後交付順利嗎?沒出什麼幺蛾子把?”這時候他們已經走出候機廳,在等使館的車。

“也有。主要是飛機往國內飛的時候,俄國人沒有事先通知蒙古,結果被蒙古拒絕入境,隻好繞道中俄東段邊境入境。不過他們來的時候,確實有兩下子。”朱部長點了根煙,“飛機降落在蕪湖,我們隻提供了必要的機場資料,但他們直接雙機同時降落的,所以很快就全部落地。帶隊的是個少將。在陌生機場雙機同時降落,我們一般部隊可不敢隨便做啊。”

看得出來,朱部長對俄國人的軍事素質還是比較欣賞的。

“不過呢,其實第一批蘇-27並不是協議裏麵那24架,是蘇霍伊設計局的。”

“啊?”龍鎮海和謝部長對此都表示很驚訝,尤其是龍鎮海,他雖然因為涅夫斯基知道向蘇霍伊設計局買飛機的事,但並不知道其實就是這兩架才是中國首批買的蘇-27。

“嗯。那兩架是蘇霍伊的局長西蒙諾夫主動提出來的,他說設計局有現成的蘇-27,我們覺得這樣買快,又能跟蘇霍伊設計局建立比較好的合作關係,就直接買了兩架雙座型。因為不是全新的飛機,他們還送了幾台發動機和零部件。”

蘇霍伊設計局的蘇-27是1992年5月30日在蕪湖交付的,比政府間協議買的蘇-27要早3個月,副總參謀長何其宗和賀副司令員親自在機場接機。那一天,是中國第一次擁有3代機。

第二天,在俄方人員的陪同下,談判小組飛赴共青城。考察蘇-27的製造廠。

共青城,全稱應該是阿穆爾共青城,位於俄羅斯聯邦遠東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靠近阿穆爾河。這座城主要是由蘇聯的共青團員建造,所以把該城命名為阿穆爾共青城。

阿穆爾河,其實就是中國的黑龍江。這地方原屬於清朝版圖,在1858年《璦琿條約》中被割讓給俄國。共青城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城市,有造船廠,鋼廠,石油加工廠,家具廠。最著名的,還是共青城飛機製造聯合體,俄文是KnAAPO。1976年,KnAAPO開始準備生產蘇-27,1989年又開始生產蘇-27K,包括現在的蘇-35,也是KnAAPO生產的。蘇-27係列所有的單座型號,都是KnAAPO生產的。直到後來由於KnAAPO生產任務過於繁重,才將雙座型號蘇-27UB轉移到伊爾庫斯克,俄文是IA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