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電器在1952年,與荷蘭的飛利浦公司技術合作,創設了鬆下電子工業。在此之前,鬆下先生曾對外國技術的合作對象作種種調查,因此去過美國,也到過歐洲。美國有最新的技術,規模以及其他方麵都與日本大不相同。到了荷蘭,他覺得這裏的國情和日本頗有相似之處,而且國土也不大。飛利浦公司當年,也是以個人為中心開始創業的,曆經六十餘年而逐漸擴張茁壯。這一點和鬆下電器的成長非常相似。因此,他就決定把飛利浦當做合作對象而進行磋商。
這當中卻出了一個大問題,直截了當地說,那就是技術援助費相當高。如果是美國公司的話,大約不過是營業額的百分之三而已,但飛利浦卻要求百分之七。
何以飛利浦會要求那麼高呢?飛利浦方麵的說法是:如果與美國公司合作的話,成功率很小,但如與飛利浦合作則一定成功,而且層次也高。他們負有相當的責任。而且從過去的實績來看,全部都成功,目前在四十八個國家裏麵都有他們的工廠,經營都非常良好。
他們實在夠自負的了。聽了之後,漸漸覺得並不是空口說白話,但也因為百分之七實在太高而使人有點躊躇不決。以這麼有實力的公司來說,百分之七或許不是很高,但是百分比過高的感覺,一時還能以消除。
如果嫌百分比過高而作罷,事情當然很簡單,另外也可以找百分之三的美國公司進行技術合作。但是除那個問題以久,鬆下先生還是覺得飛利浦比較適合作為合作的對象。內心固然很希望能和飛利浦進行技術合作,但總認為百分之七難以接受。
深一層考慮的話,雖然美國與飛利浦的技術大致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可是價格卻有那樣的差異,這應該不屬於技術本身的問題。也就是說如何活用技術,來獲得成果方麵有所不同。
鬆下先生也曾想過不如拖一拖再說,料想對於技術的轉讓,也不致於就造成如何不良的後果。在這裏可以舉個也許不盡恰當的例子:譬如說學校的老師吧,教師一定有是非觀念,但學生卻不一定如此。不論老師教得怎麼好,必然會有一些學生懂,一些不十分懂;有些學生很調皮,有些學生很操心。飛利浦是個好老師,所以一概要百分之七,但是卻一點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素質如何。
所以他告訴飛利浦公司:“如果和我簽的話,你一定獲得比任何已經跟你訂約的公司更大的成功。假定其他的公司能夠得到一百分。那我一定能夠得到三百分。鬆下電器的經營指導也有它的相當價值。我看這樣吧,鬆下電器的經營指導費隻拿百分之三,飛利浦的技術援助費拿百分之四五,你看如何?”
付出金錢,買來的東西不會等值。付出精神賺來的金錢也不等值。
——三毛對於鬆下這樣的交涉,對方好像嚇了一跳。“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付過什麼經營指導費,這還是第一次聽到呢。”飛利浦提出了各種反對意見。經過鬆下先生一再說服解說,最後飛利浦總算也了解狀況,依照他的方式:飛利浦的技術援助費百分之四五,鬆下的經營指導費百分之三而達成協議。
這並不是單純的對技術援助費殺價的問題,技術能不能獲得有效的利用,也得看經營如何而定,因而為了達成優良的經營效益,付一點經營指導費,難道不應該嗎?而飛利浦本身因負有與美國公司不同的技術指導責任,不也獲取了很高的技術援助費嗎?
把技術引進之後,為求促進企業活動的經營成果,鬆下先生認為應該有很好的理由,收取經營指導費。他終於也讓飛利浦認同了無形的經營指導價值。
當然,這個有價值的經營指導費,同時也對鬆下電器發生約束作用。這百分之三不是好拿的,責任異常重大,鬆下先生也充分認識這一點。而飛利浦方麵,也必然經過很慎重的考慮,一方麵毫不留情地凝視,另一方麵則抱一分期待。
總之,在與飛利浦交涉過程中,經營的價值就這樣重新被人認定。後來,鬆下電子工業在不斷努力下漸漸向上發展,終於在飛利浦所有技術合作的公司中出類拔萃,成為第一等公司。
在一個公司中,每個員工的實力要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公司才能獲得更好的成長。如果認為單獨培養一個職員的實力,公司就能發展,那就錯了。這個觀點很重要:公司成長的關鍵不在一兩點突出,而在整體程度的提高。
有一些財大氣粗的公司,認為錢可以滾錢,所以一開始就忽略公司的經營管理,隻坐享其成。一旦公司在意識上鬆懈,遲早總會走上衰敗的道路。
所以公司一方麵要培養員工個人的力量;另一方麵也要設法將培養出的個別實力予以妥善綜合,整個運用。
這種情形就像打壘球時,一壘手和捕手隨時保持警戒,準備互相補位;擔任其他守備位置的人也相互支撐,毫不鬆懈。如此,集合眾人的力量,才能使工作順利進行,而整體的力量,更足以對公司和社會都發揮更大的貢獻。
身為企業經營者,最重要的,是要對他的公司懷著信心;而好職員更要經常抱著為社會貢獻力量的想法。這樣的公司很少會失敗的。不論經營者或從業員,都應該覺悟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自己的公司,甚至於有影響社會的可能。
除此之外,任何一個員工在心理上,也要重視主管交辦的工作。譬如說。主管交待你打電話取消一個約會,那麼在打完電話之後,就算主管沒再問起,也就該把結果告知。雖然這隻是件微小的事,卻可以由此逐漸贏得信賴。主管也往往以這些小事來判斷他的員工值不值得信賴,能不能托付大事。
連尋常小事都辦不好的人,偶爾完成一件大事,絕對不可因此驕傲。因為平凡的事比困難的事重要。公司的成長,往往是從一連串平凡的瑣事中,累積起來的。根據鬆下先生多年來的經驗,也隻有在處理自己的業務時,智慧才能充分活用,並且沒有風險。
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
——錢鍾書二策略經營細水長流
經營的訣竅就是:在知道它之後,便能大幹一番事業,由此而產生的安全感,便是力量的源泉。
經營的訣竅就是:在知道它之後,便能大幹一番事業,由此而產生的安全感,便是力量的源泉。
一旦抓到事情的決竅,是很難忘記的。由於體會到經營的訣竅,經營事業將會不斷發展。
鳥翼上係上黃金,這鳥兒便永遠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
——[印]泰戈爾鬆下先生對於如何經營鬆下電器公司,體會到這麼一種訣竅,那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隻能說:“經營的訣竅就是我檢討它、知道它之後,便能大幹一番事業。這樣我會有一種安全感,即使人類隻剩下五萬人,我也有信心再幹下去。一旦有了這種安全感,就能變成一股無限力量,產生飛躍性的成果。”
天災是無法預測的,但能夠預先計劃,將損失減至最低程度,才是優秀的經營者。
新瀉縣地震,鬆下公司的損失,單就商品一項,就相當可觀。可是其他同行卻損失輕微;為什麼隻有鬆下電器會受到這樣大的損害?因為他們把大量的商品,都集中到新瀉縣。如果能不斷地造出適量的產品,定量的供給各經銷商,就不會出現這麼大的庇漏。
此時此地,我們往往會想到這是發生地震,受到不可抗拒的損失,是沒辦法的,也就不予檢討,就這樣讓它過去。殊不知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假如有天災地禍時,有損害較少的經營法和損害較大的經營法,所以應該時常注意這一點,對吉凶、未來,先有應付之計劃,能減少損害至最低的程度。這樣才是優秀的經營者。
企業要不斷作適當地調整,才能生存,尤其在傳播信息十分發達的時代。
從前,由於社會上仍存有封建思想,所以產品一旦有了名氣,在價格、品質方麵,便占盡優勢。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封建思想消失了,消費大眾開始注重實質。
有這樣一件事,英國一家曆史悠久,稱霸世界的K照相器材公司,最近已瀕臨破產邊緣。其原因在於它受到德國製相機和日本製相機的兩麵夾攻,不止是國外,連國內的市場都喪失了。
盡管一直信譽甚高,也是很有實力的公司,若無法不斷提供新的好商品,以及用合理價格去銷售,那麼就會發生經營困難的問題,任何行業都不例外。從前要大約三年時間才能肯定好壞的商品,最近,幾乎可在瞬間獲得肯定。因為透過新聞、電視、無線電廣播等,能把產品的好壞、價格的高低、宣傳技巧的優劣等,很快傳達給消費者。
原來可能有一年銷售壽命,現在一瞬間就停止銷售的情形愈來愈多。所以經營上絲毫不可掉以輕心。
尤其像日新月異的商品公司,更要具備堅強的競爭力,經營上必須迅速果敢地經常作適當地調整,才能競爭勝利。
即使是賣甘薯,也要檢討賣不好的原因。不累積今日平凡的經驗,就沒有明天非凡的進步。
即使是賣甘薯的簡單生意,一天的生意做完了,也要將當天一共賣了多少,正確地算出來。如果賣得少,要檢討為什麼賣不出去,進一步推敲如何采購、如何烤甘薯,並且反省在服務上有什麼缺點,鼓起明天做買賣的意念,這便是賣甘薯生意興隆的秘訣。
何況,買賣很多物品,接觸許多顧客的生意,如果忽略了每天的反省與檢討,怎能求得明天的進步呢?
這件事情,乍看之下,非常平凡,但是,這種再平凡不過的事情,要持之以恒,卻需要相當的鍛煉。
世人常說:“平凡通非凡”;所謂“非凡”,其實是對平凡的事情,能夠平平凡凡地累積起經驗,所得的結果。
在各個時代、各種情況下,金錢有時都是解決最棘手的問題的唯一手段。
——[蘇]米·左琴科事業要配合社會前進的步伐,一步一步地成長,不要操之過急。
如果要擴展事業,應該是隨著社會的成長而擴展,隻求自己公司的成長,那是不可能的事,製造社會不需要的東西,一定是賣不出去的,因此隨著社會的進步,公司才有進步,又為了引導社會,以早一步的形式來經營公司也是必要的。
一個公司,必要的措施就是不斷地進行“消費者的教育”,有東西而不知其用法,就是暴殄天物了。“現在我們生產的這種新產品,你們使用看看,必定帶給你們生活上許多的方便……”這種早一步的消費者教育,在促進公司成長上是非常必要的。
可是以太過超前的教育,來喚起消費者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早兩步的事情讓人消化不了,所以公司一定要配合社會的成長,為求進步得更快。不能該早一步的早兩步,這樣大家反而不能接受,這是行不通的,所以成長也要有它的步伐。
由此而論,所謂“所得倍增”的問題,思想上是正確的,但在其內容與進度上應先考慮到步調快慢的問題,不要有一次進兩步或三步的情況,隻能一次一步,穩步前進。每一步的程度可以快些,但絕不能一次兩步或三步,這樣,“欲速則不達”。
這就是鬆下先生的處世方法,我對將來常抱有美好的希望,但他的腳步總是一步一步的,享受一步步地接近希望的喜樂,如果二步並做一步地走,中途定會摔跤的,就可能會使社會陷於混亂,產生不良的影響,對經營者而言,能看清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除了事業的公共性之外,也要常從公司本身作自我檢討。要做一件新的工作時,一定先做好考慮,絕不能立刻著手,今天要著手的隻是合乎自己胃口的東西,其他即使別人說再好吃,也不能去動它。食欲可以自己調節,可是事業欲就不同,隻能靠自己的自覺,因而常需自我反省,結合公司綜合力量,來做最適合公司的工作,雖然麻煩,其安全性還是很牢固的。
雖然這樣想,但有時還是會操之過急的,這時應該立刻回頭,但是很難發現這個關鍵,所以經營者應特別留意,如果發生錯誤,經營就容易招致失敗,經營的失敗大部分因此而起,所以,經營者要經常反省。
當大家開始一窩蜂製造的時候,就該激流勇退,因利潤再高的產品,也會自此驟跌。
一般人都有很多欲望,隻要發現一種事業可以賺錢,大家馬上一窩蜂地經營。短時間也許還不錯,但一段時間之後就立刻陷於惡性競爭,弄得大家都賺不了錢,甚至停業或破產,這種事情真是太多了。如果想避免這樣的情形,還是可以辦到的,那就得適可而止。
鬆下先生就曾經經曆過這樣的事情,那是1925年的事情。當時他到東京辦事處巡視,辦事處裏麵擺著真空管,他第一次看到“真空管”。那時候裝置在收音機裏,非常暢銷。辦事處主任對他說:“這是最近東京最暢銷的東西。大阪方麵是不是要賣賣看?”
鬆下先生聽了以後覺得“很有意思”,希望能夠盡早在大阪發售,因此當場就指令和真空管製造廠交涉。結果發現那家工廠規模很小,資金也不雄厚,生產根本趕不上訂貨,就當場先付出價款三千元購買一千個,想多買一個都有困難。
回到大阪,鬆下先生就和真空管的批發商接觸,當時因為來貨很少,大家都急著趕快訂貨。這種情況大概持續了五六個月,而鬆下電器也因此多了一萬多元的收入,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筆為數不小的款子。後來製造真空管的廠家慢慢多了起來,各種廠牌漸漸出現,價格自然也逐漸便宜。
假使一個人不在金錢裏埋葬自己,而能用理性支配金錢,這對於他是榮耀,對於別人也有益處。
——[蘇]高爾基看到這種情況,覺得非認真考慮一下不可,因為照這樣下去,鬆下電器可能增加的利潤必然會很有限,雖說還有一些利潤,而且銷路也還可以,但情況已經有所變化,和前一陣子已經大不相同了。重點在於如何掌握演變的趨勢而不安於現狀,因此,先見之明是非常重要的。
雖說目前賣真空管還沒有什麼問題,但鬆下先生卻不想幹了,這樣似乎有點可惜,何況還是在沒有賺到更多錢的時候。但是話說回來,做生意不能不注意情況的變化,必須要有應變的本能,這就是讓他萌發撒手念頭的理由。況且已經賺取一萬元的利潤也應該是收手的時候了,再貪心就不太好。結果,真空管的販賣情況是不是在自己的預測之內呢?
鬆下先生真的就這樣決定從真空管收手,也把自己的意思通知生產工廠和客戶,工廠方麵因為可以無條件獲得大阪地區的客戶,心裏當然高興得不得了,而客戶方麵自然也不會有反對。於是,鬆下就從這個還沒有創造可觀利益的真空管販賣事業上撤資了。
過了四五個月之後,收音機配件的售價急轉而下,使一些獲利還不錯的工廠和販賣店一起陷入困境。
鬆下電器因為收手得快,因此並沒有受到任何損失。所以凡事都必須適可而止,否則反受其害。
還有,惡性競爭並非好事,如果想到可以賺錢就什麼都不顧了,那自然就容易忘掉“適可而止,見好就收”的話,很可能就會陷入惡性競爭而使得彼此都焦頭爛額。人性是非常複雜的,如果不時時加以提醒的話,恐怕還是不易做到。
企業經營必須保持獨立自主的精神與能力,並且應該把握著運用各種外力的原則。
經營的方法是無限的,其中尤其必須注意的是獨立自主的經營,也就是在資金、技術的研究及發展等方麵,都必須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經濟及私人企業發展非常迅速,不久已經趕上歐美各國,甚至於在某些方麵還超越他們。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依賴了不少外來的力量,也就是資金來自貸款,高級科技也從歐美各國引進,然後加以活用而產生的結果。
戰後的日本,企業和經濟因為戰爭而遭到嚴重破壞,必須從沒有半點物資的社會中急速達到國民生活的複興再建水平,所以,外來的援助是必要的。如果企業界不曾有效地利用這些外力,日本今天的經濟發展程度、國民生活水準,將會更低。
所以不要一味排斥或否定外來的援助,但是基本上經營必須靠自己的力量,這就是經營要自主。外來援助有時是必要的,而且效果可能比較好,但是如果長久以往,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依賴的心理,忽略了自己對企業的責任。而且企業依賴的外力愈多,就愈容易受外在條件的影響。
因此,原則上還是應該以公司的盈利為資金來經營,這也是很重要的。一般而言,日本的企業和歐美比較起來,貸款比率較高,而本身的資本比率偏低,這或許與戰後日本的特殊背景有關,但也有一些日本公司,能夠增加資本額,其本身資本的比率已不低於歐美的企業,隻有這種公司,在不景氣時仍然能夠維持公司的成長。若想提高本身資金的比率,固然有賴國家政策,如稅製、支票的規定等方麵配合,但是最重要的,仍然在於各個企業對這件事是否關心,是否努力,因為提高資本比率的關鍵,在於能否確保“適當的利潤”。
金銀財寶皆容易喪失,隻有手藝才是永恒的財富。
——[阿]穆罕默德輸入方麵,也可運用上述的道理。過去從海外引進先進的製造技術,是一件好事;但是今後除了有必要繼續引進外,更重要的是自己開發,有時還要考慮到將技術提供給其他國家。
技術的專利或情報,不應該被發明者或任何組織獨占,最好全部能以合理的代價公開。如此一來,大家不需重複進行相同的研究,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將會更快。
但是即使技術和知識能夠與大眾分享,各個企業仍然要盡力保持開發自己獨特產品的精神。唯有不斷研究、創新、改進本身的技術,企業才能不斷茁壯、成長。
總之,所謂自主地經營,就是在每一項經營上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執行,遵循這種想法和態度,再充分活用必要的外力,經營就會更有前途。而且唯有獨立自主,才會贏得信任,外來的援助才會不請自來。
把經銷商的專櫃,看成是自己的店鋪,雙方的合作就會更積極,更具實質效益。
不久以前,擁有一千七百家大連鎖店的美國副董事長,造訪鬆下公司,希望批購公司的產品。同時,用他帶來的幻燈片做簡報,以介紹他們公司的盛大規模和經營情形。看了約一百張幻燈片後,鬆下先生認為他們的照相技巧和說明都很成功,幻燈片放映約三十分鍾,鬆下先生很受感動,因為他們是來批購產品的,而不是來推銷商品的,但卻準備了一係列的幻燈片,向鬆下鄭重地介紹他們的連鎖店是如何的設備、服務顧客的態度是怎麼的好;其介紹說明,都非常的切適得體,令人一看就明白他們充實的經營內容,鬆下先生非常敬佩他們高明的宣傳手法。尤其引起興趣的是:在說明中,提到他們公司的“七大基本精神”,這和鬆下公司所遵守的精神,內容相通,意義大致相同,當時鬆下先生就告訴他們:我們也是遵奉這種做生意的基本精神。於是皆大歡喜。
就是這樣,鬆下先生已經明白了對方公司的實情;對方也與鬆下公司經營方針共鳴,雙方均獲得商談上的成功。當觀賞幻燈片時鬆下忽然覺得,他們既然以設備這麼豪華的專櫃來銷售我們的產品,不能隻以代銷的狹隘想法看待他們。應進一步想,認為這些專櫃都是我們公司的店鋪,而予以有效地輔導運用,才是賢明的辦法。好在雙方經營方針相同,假如將他們的專櫃當做我們自己的店鋪看待,那麼對方便不得不大大地廣為推銷了。所以,我們應該製造出優良的產品,送交他們推銷,相信一定很暢銷。於是,鬆下先生就向對方的副董事長提議:“副董事長先生,本人很高興與貴公司之交易成立,從今天起,就等於我們在美國各地新開張了一千七百家豪華商店一樣。從剛才幻燈片中所觀賞到的那些豪華氣派的店鋪,以後我們將要把它當做是自己經營的一樣,而且有優秀的經營者——董事長和副董事長以及有才能的幹部,更有訓練有素的成千上萬的從業員工在服務,這些我們也認作是我們自己公司的優秀職員了。想到這一點,我就很放心地將優秀的產品交給你們了。”最後鬆下先生還問他:“對我這種想法是否同意?”這位副董事長回答說:“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話啊。我也覺得,你們這種說法,也很有道理,本人讚成你們這種說法。”於是很激動地握住了鬆下先生的手,雙方喜氣洋洋,皆大歡喜。
金錢這種東西,隻要能維持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就會成為遏製人類才能的禍害。
——[瑞典]諾貝爾像這種作風與想法,不僅可用於做生意方麵,在社會各階層亦可以適用。
今天的社會,人們或多或少,對所擁有的東西,都視為個人之所有,假如站在更高遠更寬廣的角度看,或許每一個人,都會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亦不過是為了社會共同生活之方便而暫時持有罷了。
本來社會上所存在的一切東西,都是為社會共同的目的而存在的,或者是為了社會上每一個人的共同利益存在的,所以有這種見解,借以理解各類事物的話,則“你的公司就是我的”,這種想法便沒有錯了。相反的,“我的公司亦是你的公司”的想法,亦可以說得通。如果社會上所有人士,都同樣具有這種想法的話,由此為出發點,便可互相勉勵、諧和,共同創造繁榮之社會,那麼戰爭或者爭鬥,也就可消除於無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