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來賣手機不再是一門生意(1 / 1)

未來賣手機不再是一門生意

長江論壇

作者:周鴻禕

在選擇豐富多樣的情況下,讓用戶形成對產品的認知,能說出願意花真金白銀購買的理由,這是營銷定位理論的核心。

在PC互聯網時代,隻要能做出個小軟件裝在用戶電腦裏,基本都能幹出點成績,所以大家都拚命地做工具。但是到了現在,很多手機APP無法讓用戶形成品牌認知,即使想辦法誘導用戶點擊,或是通過預裝來推廣,到最後效果都很不理想。

智能硬件更加典型,因為智能硬件再怎麼好,也需要用戶花掏錢買回家,再牛的智能硬件公司也不可能一天賣出一百萬個硬件,軟件倒是可能一炮走紅。像足記、臉萌這樣的APP,一天能有一兩百萬的下載量。

在這種情況下,定位理論的重要性又重新凸顯。

做智能硬件,最大的機會不在於競爭,而在於找到一個小眾市場,準確定位,建立起用戶認知。

比如萬能遙控器,乍一聽讓人很興奮,但它絕不是剛需,而且就算能解決一些小問題和需求,人們也未必願意為此花上400元(如果免費的話可能還會試一試)。很多創業者是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做硬件而做硬件,從而把某些需求無限放大,甚至聲稱要創造需求。

很多智能硬件犯的錯誤是什麼?就是把一些在特殊條件和特殊場景下的需求,放大成了廣義的、普適的、大眾的需求,而做了一個產品。這是以己度人。

什麼是剛需?如果我現在把大家的運動手環都拿掉,你會跟我急嗎?不一定吧。如果今天空氣不錯,家裏的汙染沒有那麼嚴重,你沒有開淨化器,你也不會著急。但如果我現在讓大家把手機交上來,隻要20分鍾,很多人不能刷微信、微博,肯定就著急了。判斷剛需特別簡單。

智能硬件產品一定要滿足用戶的剛需和痛點。我認為智能硬件分兩種,一種是能解決剛需、並且也有痛點的。它不一定是大眾產品,更可能是瞄準一個特定的人群來提供服務的。這類硬件完全沒有必要打價格戰,因為哪怕把價格降到最低,不需要的人還是不需要,即使你免費送,有的人還嫌家裏沒地方放。你隻需要想辦法做好體驗並提供合理價格,確保良性循環,後續為用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就可以了。

而另外一類硬件產品,實際上很難獨立成為一個業務,因為賣這樣的硬件不再是一門生意。我認為在未來,手機、電視、盒子,甚至手表都可能是這一類產品,它們能夠覆蓋絕大多數的用戶,是一種廣義大眾型產品。這樣的產品本身會越來越沒有利潤,但是能變成你和用戶之間的橋梁。比如樂視通過各種補貼,把電視以很便宜的價格賣給了你,你一開機就發現,樂視跟你的關係才剛剛開始——從開機廣告到樂視的節目單,電視隻不過變成了樂視跟你之間的橋梁,這跟你在手機裏裝一個樂視APP的效果是一樣的,隻不過控製力會更強。

關於後一類硬件的價格。當年我讓殺毒軟件免費時說,我不光動了金山、瑞星的奶酪,我還有2500萬元的收入。而最近我發現這個世界已經變了,大家做生意都換了一種做法,不是免費的問題了,都在倒貼。有人說最近北上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了很多,因為全世界的VC投了幾百億美金,基本都補貼給北上廣人民了。既然這是革命的風潮,那麼,硬件免費的觀點是不是也已經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