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資本市場應成抓手
圓桌
作者:李文卉
7月22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委,批複了湖北省上報的《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簡稱《方案》),這也意味著,“武漢將在2020年成為中部金融中心”的建設工作進入快車道。
為此,本刊力邀專家研討該如何建設以武漢為核心的中部金融中心,並以此助推長江經濟帶乃至整個中部地區的經濟轉型升級。
“陣痛”過後是機遇
《支點》:目前我國從北到南建成了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四個金融中心。為何還要在中部建設金融中心?
易誠:記得早在2012年,國務院就發布了若幹指導意見,將中部地區界定為推動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重點區域,界定為內需增長極具潛力的區域。新常態下,經濟麵臨下行壓力,要穩增長必須在擴大內需上下大力氣,這就更需要加快中部地區發展,充分挖掘中部地區的內需增長動力。
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在中部建設金融中心,是推動中部地區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縮小和東部地區發展差距的客觀需要,也是發揮中部地區區位優勢、加快區域協調發展的新選擇。
《支點》:近年來,武漢為推進金融轉型、打造中部金融中心,做了很多功課。如何評價武漢的“預熱”?
賈康:前些年,武漢為了解決與產業布局相配套的問題,在基礎設施升級換代上下了大功夫,也因此忍受了一些“陣痛”。現在的武漢正在突破之前的發展瓶頸,這個臨界點一旦被突破,產業互動會一下子激活這個九省通衢區域的所有要素,迎來新的大發展。可以說,金融改革的各項硬件都已經準備好。
此外,金融創新的努力,是一項特別具有前沿性質和挑戰性質的改革創新任務。據我觀察,中國在金融創新方麵,東、中、西部的差距並不大,這是市場經濟的共性,也是世界發展的潮流。
關鍵在於“管道創新”
《支點》:建設中部金融中心,關鍵性的問題在哪裏?
龍永圖:當務之急是打通金融資源和實體經濟之間的輸送管道。這些年來,很多地區的金融機構,沒有完全發揮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我看到,湖北在疏通管道方麵已經做了許多嚐試。比如,政府聯合金融機構設立平台,專門給缺少擔保的小微企業貸款,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管道創新。
再比如地方債務置換,商業銀行將貸款置換成地方的債券,給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流動性,如果這些流動性能夠很好地釋放到融資困難的小微企業,對實體經濟是有相當大的好處的。
《支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從哪些方麵切入?
龍永圖:產業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武漢的金融改革可以從支持一些有代表性的產業入手。比如,以改善性住房為主的住房產業,以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城市網管改造為代表的綠色產業,以及文體產業、養老健康產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