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愛上誰
本刊策劃
作者:何輝
如果把天使投資人與創業團隊之間的關係,比作一場戀愛的話,那麼在創業團隊看來,天使投資人應該是“高冷”美女的代表。很多情況下,隻聞其名,不見其人,更猜不透她們的心思,不知道該怎樣才能獲得她們的垂青。
有媒體報道,中國的天使投資人僅為數千人。而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中,全國各地湧現的創業項目多達數十萬個,且每天都有不少新增項目。“僧多粥少”的局麵,使得很多創業者甚至都無緣與天使投資人見上一麵。
不過,在有幸與之“觸過電”的創業團隊看來,似乎不能把天使投資人定位為女性的角色。因為人們通常說,戀愛中的女人智商會降低,而天使投資人在審視項目的時候,表現冷靜、幹練,不會受情緒左右,心思縝密得更像是“理工男”。
神秘的天使投資人,究竟是一群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想得到他們的青睞那麼難?他們會喜歡什麼樣的創業團隊?
本文分享兩位天使投資人的投資故事,盡管他們的生活閱曆、投資偏好、工作環境都不盡相同,但他們積累多年的投資感悟,仍值得大多數早期創業團隊深思。
嶽蓉:最重要的是能“活下來”
有“女強人”之稱的嶽蓉,在創投領域有15年工作經驗,現任武漢科華銀賽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武漢華工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工創投”)副總經理。
嶽蓉的創投經曆,始於2000年成立的華工創投。華工創投是華中地區第一家高校背景的創投機構,成立之初主要是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所投項目以科技型初創企業為主。
更看重項目最終能否形成利潤
“早期創業項目,很多時候往往隻有一個想法,或是一個實驗室技術,有的還沒有注冊公司,或是沒有完整的團隊,甚至隻是一個商業構想,這樣的項目非常考驗投資人的功力。”嶽蓉說,在國外,早期項目的投資成功率往往隻有5%左右。但在中國,成功率則要高一些,“因為國內大多數早期項目都不是原創,更多是模仿國外已經成功的模式。”
即便是模仿國外成功案例,也並不意味著國內的早期項目就一定能成功,因為早期的商業構想或實驗室技術都沒有通過市場的檢驗。
在沒有財務指標可供衡量的情況下,該如何決定要不要投資哪一個創業項目?嶽蓉的經驗是,尋找市場征兆,即通過對商業構想或實驗室技術的分析,研判該產品或服務能否在市場中銷售並形成利潤。
嶽蓉特別強調“利潤”這兩個字的重要性。“我們對項目的研判主要基於三個考慮,一是能否形成產品或服務;二是能不能賣得出去;三是賣出去後,收入是否大於成本。也就是說,我更看重項目最終能否形成利潤。”
控製風險點,分次逐步投資
正因如此,對早期項目的投資都很小心謹慎。為了分散風險,一般會分次逐步投入。嶽蓉還記得她曾投過的一個人造血漿的高新技術項目,根據該項目不同風險段的不同表現,前後分五次投入2100萬元。為什麼要分五次投資?“因為如果在某些環節出現問題,則可立馬停止投資,以將風險控製在最低程度。”
最初接觸創業團隊時,該項目僅拿到了新藥臨床前研究許可,也就是說,其新藥能不能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還未可知。
嶽蓉查詢資料發現,當時人造血漿的某些技術國內還沒有突破,國際上僅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有生產。從國外表現來看,該藥應該很有市場前景。
在公司投資委員會一致決定同意投資後,嶽蓉認為,該項目的第一個風險點在於中試階段。於是,先投第一輪30萬元,用於該技術中試。很快中試取得成功,並順利拿到臨床試驗批件。
此時,便到了第二個風險點,臨床試驗。此輪投資1000萬元,用於臨床試驗和購買生產設備,又取得了成功。之後繼續投入,幫助藥品通過各種認證及試驗、拿到生產批文等。
回顧整個投資過程,前後共分五輪投入。“主要是把風險分散,一步一步往前推進。”嶽蓉說,目前,該項目運營良好。
就算拿到投資,那也隻是開始
作為武漢本土一家創投機構,嶽蓉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尋求投資的早期創業團隊。“很多創業團隊會問我,要怎樣才能獲得天使投資?”嶽蓉說,綜合她15年的創投經驗,給創業團隊分享三個心得。
第一,自己要能“活下來”。任何一個創業團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能生存下來,不能總想著“燒”投資人的錢。就算沒有拿到天使投資,團隊自己也應該能夠活下來。
第二,項目要有特色。不要盲目跟風,別人在做的事,你再去做沒多大意思。即便是同樣的創意,也要努力做出差異化。
第三,就算拿到天使投資,那也隻是開始,而不是成功,應該說離成功還有很遠。要想著怎樣讓企業盈利,而且是持續盈利,這才是創業者應有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