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不是原因,而是結果
本刊策劃
作者:程星等
一次次融資、再融資,助推企業茁壯成長。
隨著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開放,初創型企業融資將迎來越來越多的機會。但是,對很多初創企業來說,最困難的往往並不是能否融到資,而是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如何選擇最合適的融資策略。何時是企業融資的最佳節點?又該如何將融資成本降到最低?
僅憑一個idea就能融資的時代已經過去
《支點》:我們看到,有些公司還未創立,創業者僅憑“金點子”就能融到可觀資金。如何看待此類投融資現象,是資本瘋狂還是創業者瘋狂?
周奇鳳:我不太讚成憑借所謂“點子”就可以融資的說法或邏輯。像2000年“互聯網熱”時,僅憑一個所謂的“idea(點子)”,就可以融得可觀資金,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作為投資人,我判斷一個創業者能否成功,首先看其背景是否足以支撐其創業公司成功所需的基本條件,即是否具備創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市場熟悉程度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方麵的素質;其次才是看其商業計劃書,我們會重點關注他將要從事的業務選擇、商業模式及切入點,並由此推導其未來3年的發展策略和模擬路徑。
卞永祖:要想獲得投資,某種程度上創業者也必須要有點瘋狂。為了引起投資人的興趣,首先應該要準備完善的商業計劃書,要讓投資人一眼看出你的特別之處;其次要精心選擇投資人,如果他投資了你的企業,會帶給你更多管理或者市場營銷方麵的幫助;最後還要學會講故事,會講故事的企業往往更容易得到投資人的青睞。
《支點》:也就是說,成功的融資策略,是融智,更是融資源。
周奇鳳:我們介入的90%的企業都說“我們啥都不缺,就缺錢”,但事實上他們所說都存在誤區。對許多創業公司來說,缺錢並不是原因,而是結果。
在我們接觸過的公司中,企業對自身能做多大事的能力沒有客觀評判,對自己需要融資多少也不知道,沒有做到未雨綢繆,也沒有做好籌劃。
作為投資機構,融資源不僅表現為我們能幫助企業融到資金,還在於對企業治理和運作規範化提出要求。因為沒有規範運作,融資和融智都無從談起。投資機構可以幫助企業提升駕馭運營能力和整合資本資源的能力。顯然,融資源更有利於企業成長。
卞永祖:對企業而言,需要融的,的確不單單是資金,還應是資源,包括管理經驗、人脈資源、市場資源等。一個成功的融資策略,更應該是成功的融資源策略。
對於初創公司,除了資金缺乏以外,企業往往存在很多其他短板。比如,缺乏管理人才、沒有市場營銷經驗、缺少銷售渠道等等。相對而言,這些資源的缺乏,甚至比資金缺乏更能限製公司的成長。
因此,創業者在融資的時候,不應該把估值作為唯一考慮因素,也要綜合考慮投資人的其他資源,比如投資人的品德素養、能提供哪些增值服務等。
融資有節點 決策須謹慎
《支點》:企業在不同狀態、不同時期的融資需求並不一樣,所以要根據自己的“天時”來選擇融資類型。初創型企業該如何把握好融資節點?
周奇鳳:企業融資主要分為兩類,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如果一家企業負債率低的話,應首選債權融資。因為從融資成本來核算,債權融資相對於股權融資而言成本更低。
不過,我認為最佳的融資節點是企業有成型產品及部分固定意向明確的客戶之時,尤其是接到許多訂單而企業產能不足以滿足用戶需求時,企業估值最高。
卞永祖:企業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確需要不同的融資策略。比如,在研發初期,企業在創始人內部融資比較好。等有了產品雛形,企業進入創業初期,最好能引入天使等風險投資。至於如何把握融資的節點,我認為應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麵考慮。
第一、企業的戰略規劃。經營者要製定清晰可行的企業發展戰略,並確定好近、中、長期目標。隻有這些目標確定了,才能製定詳細的發展規劃,並根據這些規劃選擇融資的節點。
第二、企業的經營情況。要清楚企業的經營狀況,分析企業的內外部環境,清楚產品的銷售狀況、競爭對手的情況,以及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根據企業的經營情況和客觀環境,即時調整發展規劃和融資計劃。
第三、企業所麵臨的風險分析。企業風險主要包括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不同的風險將決定不同的融資方式。經營者隻有根據企業麵臨的風險情況及時調整融資計劃,才能確保企業持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