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隻做最難的事(1 / 3)

隻做最難的事,這意味著你可以不做其他一切的事。唐僧隻管去西天取經,其他一切事都交給別人去做,這說難又不難。當唐太宗李世民問誰願意去取經時,唐僧第一個站出來說:“我願意去。”取經是世界上最難的事,但隻要想到沒有比它更難的事,那麼它就並不難了。

唐僧獲得取經資格

見《西遊記》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水陸大會上,唐僧正向滿朝君臣、僧侶百姓宣講佛法,忽有兩個疥癩和尚走近前來,拍著寶台,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隻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原來是觀世音菩薩和弟子木叉。

唐僧起手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超生,隻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正講處,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太宗道:“法師正講談妙法,被兩個疥癩遊僧,扯下來亂說胡話。”

唐太宗令擒來,隻見許多人將二僧推擁進後法堂。見了唐太宗,菩薩便將“大乘佛法”之事說了。

唐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於今何處?”

菩薩道:“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太宗道:“你可記得麼?”菩薩道:“我記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師引去,請上台開講。”

那菩薩帶了木叉,飛上高台,遂踏祥雲,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托了淨瓶楊柳。祥雲漸遠,霎時間不見了餘光,隻見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張簡帖,上有幾句頌子,寫得明白。頌曰:

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裏,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全身。

太宗見了頌子,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善人取得大乘經來,再乘丹誠,重修善果。”眾官無不遵依。

太宗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取經?”問完了,旁邊閃過法師,向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太宗大喜,上前將禦手扶起道:“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

玄奘頓首謝恩。唐太宗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裏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禦弟聖僧”。

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隨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唐太宗甚喜,即命回鑾,待選良利日辰,發牒出行。

玄奘亦回洪福寺裏。那寺裏多僧與幾個徒弟,早聞取經之事,都來相見,因說道:“師父嗬,嚐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隻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

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

又道:“徒弟們,我去之後,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門裏鬆枝頭向東,我即回來;不然,斷不回矣。”

眾徒將此言切切而記,於是唐僧擇日西去。

唐僧服眾手段二:

斷了後路,

才有前路。

越是渺茫,

越有希望。

此手段要點:天大的事敢去做,再難也不難。

世上最難之事,成就最硬之人?

唐僧看似軟弱,其實心硬手硬,意誌堅強,實乃世界上罕見的大丈夫也?

一部《西遊記》就是一部唐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