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精英,孫悟空是精英。唐僧是如來、觀音親自選擇的取經人選,是大精英。孫悟空比起唐僧來本領再大也隻能算是個小精英了,因此他要受最大精英的領導。唐僧又從不認為自己是精英,永遠謙遜。
唐僧帶隊悟空先行
見《西遊記》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唐僧收了悟空這個徒弟,但還不知道他的神通。別了劉伯欽,孫行者請三藏上馬,他在前邊,赤條條,拐步而行一多時,過了兩界山,忽然見一隻猛虎,咆哮剪尾而來。三藏在馬上驚心。
行者在路旁喜道:“師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與我的。”放下行李,耳朵裏拔出一個針兒,迎著風,幌了一幌,原來是一條碗來粗細的鐵棒。他拿在手中,笑道:“這寶貝五百餘年不曾用著他,今日拿出來掙件衣服穿穿。”
你看他拽開步,迎著猛虎,道聲:“業畜,哪裏去!”
那隻虎蹲著身,伏在塵埃,動也不敢動。卻被他照頭一棒,就打得腦漿迸萬點桃紅,牙齒噴幾珠玉塊,唬得那唐玄奘滾鞍落馬,咬指道聲:“天哪!天哪!劉太保前日打的斑斕虎,還與他鬥了半日;今日孫悟空不用爭持,把這虎一棒打得稀爛,正是強中自有強中手。”
行者拖將虎來道:“師父略坐一坐,等我脫下他的衣服來,穿了走路。”
三藏道:“他那裏有甚衣服?”
行者道:“師父莫管我,我自有處置。”
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把牛耳尖刀,手下起落,果然將虎皮做了件衣服。他把條鐵棒撚一撚,依舊像個針兒,收在耳裏,背著行李,請師父上馬。
兩個前進,師父在馬上問:“悟空,你才打虎的鐵棒,如何不見?”
行者笑道:“師父,你不曉得,我這棍,原是東洋大海裏得來的,喚做‘天河鎮底神珍’,又喚做如意金箍棒。當年大鬧天宮,甚是虧他,隨身變化,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剛才變做一個繡花針兒模樣,收在耳內矣。但用時,方可取出。”
三藏聞言暗喜,又問道:“方才那虎見了你,怎麼就不動?讓自在打他,何說?”
悟空道:“不瞞師父說,莫道是隻虎,就是一條龍,見了我也不敢無禮。我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倒海的神通;鑒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則量於宇宙,小之則攝於毫毛;變化無端,顯隱莫測,剝這個虎皮,何為稀罕?見到那疑難處,看展本事麼!”
三藏聞得此言,愈加放懷無慮,策馬前行。師徒兩個走著路,說著話,不覺得太陽西墜。
唐僧服眾手段五:
一個白癡,
降伏黑道。
隻因恩深,
有人來保。
此手段要點:有恩於人,就可以有求於人。
我們已經知道了“外行”管內行的法則,現在可以研究更大的法則了。
那就是:“白癡”管精英。
有的人見了這個觀點,恐怕又要叫起來:故作奇談,世界上哪有白癡管精英這回事?
當然有。唐僧是如來、觀音親自敲定的取經人選,是大精英。孫悟空與唐僧比起來就是小精英了。孫悟空的本事再大也要受大精英的領導。
唐僧其實是精英,但他以白癡自居,這樣就便於管理。他讓人看不出他精明!
“白癡”既不癡,“精英”也不精,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東晉時有個司馬道子,此人是皇親國戚,權重一時。但是對不起,此人是個白癡,生來不識高粱麥子,托父親的福,做了王公。
說來也怪,就是這樣一位大白癡,手下卻有位大大有名的精英人物為他效命,那就是謝安。
謝安是多大精英?他指揮九萬東晉兵馬打敗了入侵的八十萬前秦軍隊。謝安指揮的淝水之戰比周瑜指揮的赤壁之戰還漂亮。
謝安比周瑜更完美,更稱得上是精英。
但就是謝安這樣的精英,甘心為司馬道子服務,精英臣服於白癡。
這是因為:
惟有白癡能用精英。
也惟有精英才能懂白癡。
世上哪有什麼白癡,全是裝的?
老子說:“我,天下之愚人也。”說他是個大白癡,並以此自娛自樂。
老子的“自愚”哲學一脈傳下,於是中國大大小小的皇帝都學會了“無為也,無思也”,裝白癡,扮豬吃老虎,讓天下英雄都為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