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創新意識的培養
管理錦囊
作者:徐啟春
【摘要】隨著人們對生活水平和欣賞水平的提高,人們在滿足了基本溫飽的同時也開始追求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作為與我們日常生活較為緊密的一門學科,學生不光要掌握專業的知識和技術,更是要時刻的留意世界藝術的發展趨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這是一個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有著密切關係的藝術設計研究領域。它充斥在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因此,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必須要適應社會,引領社會。
【關鍵詞】環境藝術;人才創新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滿足基本溫飽已經不是人們的追求。人們現在追求著更好的生活環境,更好的飲食標準。在吃的飽的同時也要吃的好吃的健康,在住的暖的同時更是要住的舒心住的滿意。因此環境藝術建設成為了一個新興的專業,在這個社會大前景下,環境藝術設計的相關教學單位的老師就擔負著培養優質能夠快速適應發展的相關專業的人才,同時這也對當代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建築裝飾及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行業日益成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新興產業,但是我國的環境設計教育起步較晚,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
1、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及當中存在的問題
1.1國內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側重點不突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相對其他專業比較複雜,它的交叉學科較多,多數學校將設計到的專業課程均等的對學生進行授課,這樣就造成了教學特色型及獨特性缺失的狀況。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大多數都知識對專業學科課程淺淺的入門,遠遠不能達到專業某一方向的深入研究和掌握。這樣的畢業生就很難滿足社會的基本需要,很難推動我國建築裝飾及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發展。當今社會真正需要的是一精多專的創新型人才,各高校隻有明確了這一點,在教學方麵有側重,能夠很好的把教學的特色型和獨特性發揮出來,這樣才能使得學生通過掌握多種課程知識的基礎上更好的為突出的專研方向服務,達到開放性的思維創新,從而滿足社會的需要。
1.2各類設計院校對環境藝術設計學生定位不準確當今社會,各類高校比比皆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不少高校在缺乏必要的辦學條件、必要的辦學準備的前提下急於招生,這樣就造成了專業發展盲目的趨向。相對於專業曾重點不突出,這個問題更為嚴重。這造成了專業教學定位不明確,不知道應該教什麼,不應該教什麼。到底應該是以培養能夠準確應用創新思維進行設計的設計師還是培養具備良好的施工技術豐富施工經驗的得施工人員?隻有對學生定位準確,才能使得教學課程得到合理的安排,從而使得教學課程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更能滿足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需要。
1.3各類藝術院校過於重視實踐而忽視理論教育各類藝術院校過於重視實踐而忽視理論教育,這一現象造成學生做出的設計普遍缺乏文化內涵,過於流於表麵。長此以往使得中國的建築藝術設計很難有突破性的發展,隻停留在表麵的作品是不能打動人們的心靈,不能體現到人與建築的交流。隻有一個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的設計者做出的作品才能傳承中國古老的文化,才能結合當今創新型設計思維與技術。這樣的人才才能用作品打動人心,用作品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建築設計奇跡。隻有擁有了這樣的人才,中國建築藝術設計才能更上一層樓。
2、環境藝術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的意義
2.1創新意識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增長率加快,知識的陳舊更新在不斷的縮短,知識的轉化速度猛增。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知識的接受變得並不是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知識的選擇、整合、轉換和操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夠使學生在對於知識的學習、選擇中,能夠有著更為理智的判斷。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很多,不能夠麵麵俱到,所以在對知識的選擇方麵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需要掌握的是一些包含性廣的關鍵知識,這些知識大都不是能夠通過課程學習到的,大多數都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而得到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創新意識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幫助學生得到書本上所學習不到的專屬於自己的知識,這樣有利於創新性人才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