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綠化施工技術探討
工程技術
作者:陳慧慧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對於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城市中園林景觀工程日益增多。園林綠化工程是園林景觀工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麵。本文筆者將結合具體的園林綠化施工工程實例,主要對植草施工工藝以及苗木種植施工工藝進行簡要的探討,希望能對類似工程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園林綠化施工;植草施工;苗木種植施工
引言
園林景觀工程與城市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的修建能夠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從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園林綠化工程工期短、季節性強、作用現場線路長、植草和苗木種類較多,需要根據實際的工程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提前進行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做好各個相關因素的計劃和安排,包括人、材、機等,從而高效順利的完成園林綠化工程。
1、工程概況及特點
1.1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某市一園林景觀綠化工程項目,該園林景觀綠化工程包括的內容綠化工程、道路鋪裝工程、給水工程以及電氣工程等,其中綠化種植的植物種類有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灌木、落葉灌木、色帶、花卉、草坪以及地被等,種類豐富,數量較多。
1.2工程特點
(1)土質狀況。與植物的發展密切相關的是土壤,因此土質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植物是否能夠健康的生產和發展。通常情況下,適合植物成長的土質情況應符合pH值在8以下,電導值在1.5以下,含鹽量在0.1%以下的要求。因此在植物種植之前,應先對種植範圍內土質的各項相關參數進行勘察,並隨機取樣進行試驗測試。
(2)環境條件。影響植物健康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是周邊大氣環境。如果植物生長的大氣環境中存在著各種空氣汙染,這會導致有的植物無法正常生長,但是有的植物卻能吸收空氣中的汙染物,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因此在種植植物之前,應對種植範圍內的空氣進行檢測,特別是SO2的含量,根據空氣的具體檢測結果進行綠化品種的調整。
2、植物的栽植技術
2.1種植場地的整理。對種植場地進行準備的首要工作是進行除雜。草坪的種植土壤厚度應至少為20cm,因此,在種植草坪之前,應先對表麵土層20cm深度範圍的土壤進行處理,包括深翻耙細以及雜物清除等。準備工作的第二項為換土。如果種植土壤中含有較多的建築垃圾甚至汙染物時,這種土質較差的土壤不可用來進行種植,此時,應將20cm深度範圍內的表層土全部挖除,並換成土質較好的沙壤或種植土進行回填。開挖種植坑,確保坑的大小適中、坑壁垂直、底部水平,並在坑內施加有機肥,通常1.5~2.0kg即可,最後回填種植土,厚度為15cm。應嚴格根據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進行苗木的種植施工。應嚴格根據施工圖紙的設計位置,對樹木的現場種植點進行精確定位。種植點定位工作可以采用經緯儀進行,首先應選定幾個基準點,做好標誌樁,然後根據基準點,采用繩尺對施工圖紙的設計位置進行現場的放樣,放樣過程應嚴格根據施工要求。除了對種植場地的土壤進程人工除雜之外,還應采用化學方式對雜草進行處理。常用的除草劑有草甘磷、二甲四氯、五氯酚鈉,均可對雜草起到滅殺的作用。根據農藥品種的不同,選擇適當的除草劑用量,除草劑的使用應根據使用說明書,並遵守其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2.2施肥。植物需要健康的生長,必須按時對植物進行施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本綠化工程中主要采用的肥料為有機肥,使用有機肥作為底肥,結合整地施入有機肥的方式,這樣可以確保長期的提高土壤的肥力。在進行複合肥料的施加時,應按照每1000m2不少於70kg噴灑量進行施加。為了確保施肥的效果,本工程中將種植場地劃分為幾個麵積大致相當的小塊種植區,然後對各個小塊區域進行施肥,施肥應保證均勻,最後對土壤進行翻耕,以確保土壤能與肥料混合均勻,這樣在種植植物之後,植物所吸收的肥力大致一致,從而確保植物長勢相同。如果種植場地內存在膨脹土,應采取措施對其進行改良。改良膨脹土土壤結構的措施為:施加有機肥,每1m2的土壤肥料施加量應在1~1.5Kg之間;提高膨脹土土壤肥料的措施為:施加複合肥,每1m2的土壤肥料施加量應在50~70g之間。此外,還應根據所種植植物的特性,對土壤的PH值進行調整以適合植物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