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孔灌注樁工程注意事項
工程技術
作者:史鐵奎
【摘要】本文是通過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對鑽孔灌注樁各工序及細節的管理,以減少鑽孔灌注樁的質量問題。
【關鍵詞】鑽孔灌注樁;施工;注意;事項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鑽孔灌注樁因其適應性強、成本適中、施工簡便等原因被廣泛應用於工業建築、高層樓宇、水利水電及橋梁碼頭等工程建設中。同時,在這些工程實踐活動中,鑽孔灌注樁的設計理論和施工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
鑽孔灌注樁是通過機械鑽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並在其內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因為上述施工過程環節較多,技術要求高,工藝要求複雜,且是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快速灌注混凝土的地下隱蔽工程,所以無法對質量進行直觀控製,其中人為因素影響很大,若有疏忽有可能造成質量病害,危及樁身工程的質量安全。本文從施工的各個環節中加強管理,落實施工技術,減少失誤以有效的提高施工的質量。
施工中嚴控事項:(1)放線定樁位應從GPS點施測並多麵複核,以避免產生隱蔽誤差。測定後,應用偏角法進行現場校核,準確無誤後報監理工程師報驗。(2)護筒的基坑應垂直地麵,與樁位同心,其半徑應大於護筒半徑200mm,護筒的埋設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於1.0m,在砂性土中不宜小於1.5m,且應超過雜填土層,其高度尚應滿足泥漿麵高度的要求進入原土深度不應小於200mm。(3)護筒用6~10mm鋼板卷製,基坑內徑比樁身設計直徑大200mm,護筒頂部應開設溢漿口。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宜重合,偏差小於30mm,並應保證護筒垂直。(4)護筒上口應高出地麵300mm。埋好後,基周圍應用粘土分層回填夯實,隨即測定護筒上口統一高程,記錄在冊,以控製孔深、鋼筋籠安放及樁頂統一高程。(5)鑽機轉盤必須水平,轉盤中心、樁位中心及轉杆滑輪懸吊中心應重合,最大偏差小於5mm。(6)開鑽初期,成孔深達5m時,應即檢查鑽杆垂直度,確保成孔垂直度在1%以內,待各方麵均正常運轉時,方可開始加速鑽孔。對於淤泥質土,最大鑽進速度不宜大於1m/分鍾,對其它土層鑽頭轉速不能過快,空轉時間不能太長。在轉進過程中間隔固定時間檢查轉杆的垂直度,並在每加杆、換層或發現鑽進速度明顯改變時,應準確記錄有關情況(7)應有專人負責泥漿試驗、調製及質量控製,並記錄在冊。(8)鑽孔鑽到設計深度,先清孔換漿,再進行終孔驗收,驗收內容及標準:孔底的統一高程;孔底沉渣對承重樁≤50mm,對支護樁≤300mm,泥漿性能(比重要求在粘土和亞粘土中為1.1~1.2;在砂土和較厚夾砂層為1.05~1.25;在砂夾卵石層或易塌的土層及淤泥土層中為1.3~1.5,在距孔底0.5m深範圍內泥漿比重不得大於1.2,粘度18~20s,PH值為7~9,含砂率≤4%,膠體率≥95%)。符合要求後,辦理終孔驗收簽證。(9)清孔應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畢後立即進行,即如上所述。第二次清孔在下放鋼筋籠和灌注砼的導管安裝完畢後進行,此時孔底沉渣厚度應≤30mm。從清孔停止至砼開始澆灌,應控製在1.5~3h,一般不得超過4h,否則,應重新清孔。(10)鋼筋必須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和試驗報告。鋼筋進場,應按有關規定檢驗,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11)電焊工應持證上崗,並必須在現場條件下作鋼筋焊接性能試驗,合格後,方可正式焊接。(12)製作鋼筋籠加勁箍的胎模必須經過檢查驗收。加勁箍宜設在主筋外側,其直徑誤差小於±5mm。(13)鋼筋籠允許誤差:主筋間距±10mm,螺旋箍筋螺距±20mm(綁紮)、±10mm(點焊),直徑±10mm,長度±10mm。(14)製度鋼筋籠前,主筋應先除鏽及調直,采用搭接焊時,搭接處的鋼筋應預彎,以保證兩主筋的軸線在一直線上。搭接用雙麵焊,焊縫長度不小於主筋的5d,焊縫應飽滿,焊渣必須敲幹淨。螺旋箍筋與主筋之間必須滿紮或滿焊,不允許跳紮或跳焊。(15)製作鋼筋籠時,鋼筋籠上相鄰兩主筋在長度方向上要錯開,以便於鋼筋籠之間主筋的搭接。若設計未作規定時,錯開的距離為主筋的35d,且不小於500mm。製作鋼筋宜用定尺鋼筋,鋼筋籠的一端相鄰兩主筋的端頭必須分別位於兩個平麵上,不允許參差不齊。(16)鋼筋籠的主筋保護層,按設計規定製作。保護層墊塊的強度不得低於樁身砼的強度。(17)鋼筋籠製作完畢,應經檢查驗收,合格後才允許使用,否則應返工。驗收合格的鋼筋籠,應掛牌及編號,以免用錯。(18)運輸和吊裝鋼筋籠時,應避免鋼筋籠變形。吊點應對稱,使鋼筋籠吊起時呈鉛直狀態。鋼筋籠保護層墊塊在同一斷麵上設6塊。鋼筋籠兩節相連,焊接時要扶正、同心,主筋搭接用單麵焊,焊縫長度不小於主筋的10d,焊縫應飽滿,主筋無損傷,經檢查驗收認可後,才能下入鑽孔。(19)澆灌砼的導管,在使用前應試拚裝、試壓,試水壓力要大於理論計算值的1.5倍。且應提交導管試壓報告。(20)砼必須具備良好的和易性,其配合比必須通過試驗確定,強度符合設計規定,坍落度宜為18~22mm。砼宜選用中砂,含泥量小於4%。(21)首灌砼宜摻用緩凝劑,並且首灌量必須滿足導管底端能埋入砼中2以上,連接一次灌下去。砼澆灌必須使用預製砼隔水栓,砼強度不低於C20,外形應規則光滑並配有3~5mm厚的橡膠片。(22)在整個澆灌過程中,導管埋置深度最小不得少於2米,最大不得大於6m,一般控製在2~4m,提升和拆卸導管要實行雙控製,既要測量孔內砼量核對導管的埋深,嚴禁將導管提升到混有泥漿的砼夾層內,造成斷樁。(23)澆灌砼應連續進行,應控製在首盤混凝土初凝前完成。(24)樁頂砼的澆灌麵應根據轉孔地質情況和沉澱厚度而定,一般應比樁頂設計高程高出0.5-1m。(25)坍落度的測定次數,現場攪拌砼應經常抽測坍落度,坍澆度宜為18~22mm。(26)砼試塊數量每根樁不少於三組(每組三塊)。製作試塊時,應有監理人員在場,試塊應進行標準養護。(27)在每根樁的施工過程中,應按監理工程師要求進行現場記錄,填寫有關表格,一式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