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榛子在我國的市場開發前景及應用
改革探索
作者:李鳳全
【摘要】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越來越高。談及榛子,想必一定有很多人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子,不過,也有很多人吃過它,諸如巧克力等等的好多食品中,就含有榛子果仁。榛子的栽培也正是由一些種植單位不斷摸索技術總結經驗,而使得我國種植榛子逐漸朝著栽培規模化、產業化的步伐邁進。本文就榛子技術的應用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榛子;市場前景;應用技術
一、榛子的國內外生產狀況
榛子屬於燁木科,世界榛屬植物約有16種,分布北半球溫帶及寒溫帶。其中亞洲有9種,歐洲5種,美洲2種。我國產4種。有平榛、毛榛、華榛和藏榛。我國早在三千年前就有關於榛子的記載,但迄今為止仍處於自然野生狀態,人工栽培甚少。我國榛子主要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及河北等省,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等地也有分布。據統計黑龍江約有一千萬畝以上天然榛林,年產榛果5——10萬噸。榛子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分布也較廣,是具有較高生態、經濟價值和廣闊開發前景的新興灌木果樹,大興安嶺地區約有榛林五十萬畝。
國外的榛子與我國的榛子不是一個種,發源於黑海沿岸,以後傳至希臘、意大利及歐洲各國。大多數國家榛園較小或與蔬菜間作,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78年榛子總產量為50.4萬噸。人工栽培榛子較多的國家有土耳其,年產量36萬噸;意大利年產量10萬噸;美國78年栽培麵積為14.4萬英畝,產量1.1萬噸,主要產區在俄勒岡和華盛頓州。主要栽培品種為巴西隆納,約占栽培麵積的百分之八十五,授粉品種維阿納約占百分之五,近年來選出了一些大果型榛子品種,如安尼斯。前蘇聯年產量0.4萬噸,西班牙也有栽培。
二、榛子的市場前景及其開發的意義
現今,我國市場流通的榛子有兩種:一種是國產野生山榛子,另一種是美國的大榛子。雖然中國是農業大國,但榛子的市場需求基本上都要靠進口來滿足。根據環球貿易研究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共進口美國大榛子1341568kg,價值8400194美元。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現在我國的野生山榛子由於管理粗放、搶收等原因,空粒癟仁現象比較普遍,加之果仁較小吃起來不過癮,而歐洲榛子不適應我國的氣候,我國根本就無法種植,所以隻能靠進口來滿足市場的需求。榛子的用途很廣泛並且耐貯運,是適於寒地山區發展的優良木本油料果樹,有較高的綜合利用價值,榛仁榨油率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榛仁的營養價值很高,脂肪含量高達百分之50.6——54.4,蛋白質一般含量為百分之15——16,此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榛仁油可食用,又是製作肥皂、蠟燭和化妝品的原料,其油渣還可以做飼料或肥料,榛仁加工可做榛粉、糖果及糕點。
榛子的抗寒抗旱力強,根係發達能固結土壤涵養水源,榛林還可以生產榛蘑,人工管理還可以間種藥材如桔梗等,在山區起到保持水土作用。榛子生態林是二十一世紀最有發展潛力的樹種,被國家林業局認定為退耕還林的生態林主要樹種之一,東北山區可利用退耕還林地、荒山荒地、采伐跡地等山地發展榛子,通過引種馴化推廣榛子種植,能起到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恢複森林植被的作用。榛子種植屬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可解決部分富餘人員的再就業,減輕企業分流富餘人員的壓力,增加職工群眾的收入,拉動當地經濟增長和相關行業的發展,有力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