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利用科技館展品開發科技互動課
改革探索
作者:向萍萍
【摘要】科技館是提升公眾科學素養的重要載體,它通過各式各樣的科普展品、豐富多彩展示形式和內容吸引廣大遊客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參與感。如何讓遊客不僅僅局限於從展品實體中獲得知識和原理,如何在已有展品的基礎上延伸和拓展知識點,讓遊客能夠更深入的理解其中所蘊含的科學原理、了解這些原理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在此背景下,科技館出現了新的科普教育項目——科技互動課,作為常規展品的延伸。如何利用科技館館展品開發科技課,這成為了科技輔導員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科技互動課;實驗探究;知識拓展
一、遊客體驗科技館展品展項的情況
遊客在展廳參與展品展項時,一般都是采用看和體驗兩種方式。看就是觀看展品展項的演示效果;體驗就是對於一些可以互動參與的展品展項,通過實際的操作,身臨其境的感受展品。在整個參觀活動中,遊客結合看和體驗兩種方式,領悟展品展項中蘊含的科學原理。
二、拓展新的科普教育項目
如果遊客隻是按照常規參觀展廳、參與展品的方式,會出現體驗完了展品卻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情況。不知道展品還能拓展哪些知識點,難以快速悟出展品中蘊含的科學原理與我們生活的關係。而實際上科技館秉承“激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的崇高使命,遊客參觀活動的最終目的是提升科學素質,將知識融會貫通並學以致用,用理論聯係實際,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科普教育項目——科技互動課便應運而生。
三、科技互動課的題材選擇
科技館擁有豐富的科技知識資源、學科涉及麵廣、形式多樣,但是在挑選題材的時候卻不是隨意選取就可以的。在挑選展品題材開發科技課的時候,最好選擇一些展品展示形式生動有趣能夠吸引遊客眼球,或者表現形式一般,但是卻有豐富內容拓展的展品題材,當然,如果兩者能夠兼顧是最好的了。就比如,展示伯努利原理的展品“氣流投籃”、展示重心與平衡的展品“高空騎自行車走鋼絲”、又或者展示光的組成與折射的展品“小姑娘的花裙子”等等,它們不僅有直觀的表現形式,而且有豐富的知識內容去拓展。
四、科技課互動課的設計
(一)帶領遊客參觀展廳,體驗展品展項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去激發公眾的興趣呢?親身體驗是必需的。在沒有任何的知識說明之前,直接的讓遊客參觀展廳、體驗展品,給他們造成視覺、聽覺等感官上的衝擊,在“玩”中參與,寓教寓樂,讓遊客的主動意識增強,讓他們帶著對展品的濃厚興趣,走進科技互動課。
(二)創設問題情境,打開探究之門
在常規的參觀活動中,遊客以被動的心態和形式接受科學知識,缺乏思考和反問的機會,達不到培養科學精神的目的。因此在第一步帶領遊客體驗完展品來到科技課堂之後,應該鼓勵大家對展品質疑。在體驗展品之後,遊客對展品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有一腦子的“為什麼”。例如,在參觀了展品氣流投籃之後,大家會提問,“為什麼球可以浮在了空中?”、“氣球可以浮在空中,那換成重一些的橡膠球可以嗎?”“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球?”……在科技互動課《重心與平衡》製作平衡玩偶的過程中,大家會七嘴八舌的議論,“為什麼玩偶穩定性不好?”、“為什麼玩偶總是往一邊傾?”“怎麼樣才能在一個玩偶上麵再疊加放一個玩偶?”……通過活動大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大家積極的探究事物,科學思維能力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因此要鼓勵他們質疑,將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體會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受到啟迪、有法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