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研究
改革探索
作者:王少成
【摘要】大學生擇業問題是當前學校和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尤其是近年來大學擴招使大學生麵臨著巨大的擇業壓力,需要通過適當的教育手段加以引導,轉變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對此,本文通過對合肥地區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擇業觀念進行調研,分析了大學畢業生擇業價值取向的變化及特點,探討了可能的影響因素,為有關部門提供參考資料,從而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價值觀,協調畢業生與市場需求的關係。
高等教育教學在不斷發展的同時產生了許多問題,如:就業意識弱,就業競爭力弱等,這些問題嚴重製約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的提高。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就業率就必須要明確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從而為進一步調整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及相關的教育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1、調查問卷的設計思路、調查方法和調查樣本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以合肥地區高校大學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從家庭因素、社會因素以及個人因素三點開始展開調查。在問卷調查的同時還伴有訪談法,並對與問卷中相關的問題進行提問與采訪。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1400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1386份,由此可得其有效率為99%。上述數據達到了問卷調查的一般規律與基本標準,因此可以對其進行數據分析,而且從整體上來看本次調查結果具有推論總體的意義。
2、當代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及分析
2.1當代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分析
就業價值取向通常是指人們在某種特定的曆史背景下,在就業過程中對未來職業價值追求、定位、評價和選擇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傾向性態度。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合肥地區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價值取向整體表現為客觀、務實、健康。合肥地區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取向表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即:①畢業生對就業壓力有一定的正確理解,但是又難免持有消極心態;②比較注重個人興趣,但是對於薪酬也是存有很大期望的,55%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第一個會考慮的因素選擇了個人興趣與專長;③就業城市的選擇更加偏重於城市,而社會風險精神欠缺,而這可以從畢業生在麵對職業目標這一問題上有47%的畢業生選擇實現事業發展目標,以此來獲得經濟實力與社會地位中可以看出;④擇業觀念比較陳舊,欠缺創業精神與競爭意識,而這可以從51%的畢業生選擇“工作的環境和穩定性”中可以看出。
2.2當代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新特點
由上述調查問卷結果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特點主要表現在三方麵。一方麵,就業態度十分積極,並且就業準備比較充足。盡管在新時期下人們的就業壓力逐漸增大,然而大部分的畢業生仍然能夠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並借助各種方式來完善自身,做好就業的準備。例如思想上提前做好就業規劃,能力上不斷學習培養自身的全麵素質等。第二方麵,就業目標更加務實,就業意向逐漸穩定。現今我國大部分畢業生都是90後,他們所處的就業環境競爭十分激烈,而且他們承受的壓力也比較大,但在就業目標的製定上卻日漸務實,在就業地區的選擇上也更加趨向於經濟發達城市。第三方麵,擇業呈現多元化,具有功利性。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了畢業生更多的擇業方式,網上招聘、網絡就業信息等應用十分廣泛,但是也隨之出現了一定的享樂主義與功利主義。
3、影響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的因素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漸發展、經濟全球化程度日漸深入的今天,影響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改變的因素主要表現為:①家庭因素。整體社會都是由一個個的家庭小細胞構成的,而父母的教育方式又會對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中教育方式也會在孩子未來的就業價值取向上發揮一定的作用。我國教育專家曾經明確提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在畢業生早期職業選擇的構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②社會輿論因素。社會輿論因素不論是在畢業生的就業價值構成還是發展過程中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比較深刻的。有些大學生擇業時有時會忽略工資薪酬的高低,而更注重社會地位與聲譽,例如公務員等;③社會保障差異因素。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障體係表現出的特點是城鄉分割,主要市場和次要市場分割,同時存在保障過度和保障不足現象。這就使得大學生更加傾向於有社會保障的工作,而拒絕到農村等地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