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下半年,伯克希爾公司陸續買進政府雇員保險公司股份。除在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的普通股上投入了410萬美元外,巴菲特還決定在該公司的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優先股股票是指股票持有人可以在特定條件下按公司條款把優先股股票轉換成普通股股票或公司債券的股票)上投資1940萬美元。兩年後,巴菲特又投入4750萬美元,買入了政府雇員保險公司720萬股股票,當時每股的價錢是6.67美元左右。截止到1980年,巴菲特共持有政府雇員保險公司1/3的股票,投資總額達到了2.96億美元,政府雇員保險公司成為巴菲特當時持股最多的公司。到這年年底的時候,該公司收入7.05億美元,利潤達到6000萬美元,巴菲特按持股份額分得2000萬美元的利潤。

隨著資本的增加和實力的不斷增強,伯克希爾公司在1995年又以23億美元的高價再次購入政府雇員保險公司近50%的股份。到1996年,巴菲特重拳出擊,全麵收購了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當年,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為其貢獻了29億美元的保費收入。後來,在巴菲特的苦心經營下,2002年之後這個數字上升到69億美元,當初的投資增值了整整100倍!

這是我的救生圈

20世紀80年代,對於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們來說,是一段值得慶賀的美好時光。經過近10年的苦心經營,巴菲特不僅在成功進軍媒體界(如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時收獲頗豐,還確立了一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新目標——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可口可樂公司。

1988年,據《道·瓊斯新聞聯線》報道:巴菲特領導下的伯克希爾公司出資10億美元,購買了可口可樂公司6.3%的股份!然而就在兩年前,巴菲特正式宣布可口可樂公司生產的櫻桃可樂為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年會上的指定飲料時,他連1股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都沒有買進。

其實對於巴菲特來說,童年時代就與可口可樂結緣了,想不到50年後,他們有了更親密的接觸。“想當初,小小年紀的我還會通過零售的渠道去賺取可口可樂的錢。我想,我應該感謝可口可樂公司。雖然長達50年的時間我沒有再去密切關注它,但是它以自身的強勁的發展向世人宣告了一個神話般的成長和價值所在。”

作為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可口可樂公司一定有著不一樣的傳奇經曆,它是怎樣一路高歌發展起來的呢?早在童年時代,巴菲特就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可是為什麼過了半個世紀以後,他才突發奇想去密切關注它呢?

故事回到1885年,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有一位名叫約翰·潘伯頓的醫生,有一天,他在家中後院裏做實驗,他嚐試著在一個三腳壺中將碳酸水、糖以及其他原料混合在一起,想看看會怎麼樣。後來,他仔細品嚐了一下,發現這種深色糖漿的口感非常不錯。於是他決定將其做成一種飲料,在商店銷售,讓更多的人一飽口福。這種口味獨特的飲料就這樣誕生了,需要給它起個好名字,潘伯頓醫生的助手羅賓遜建議將此飲料命名為“Coca-Cola”。1886年6月6日,潘伯頓醫生申請了可口可樂注冊商標專利權,並成立了潘伯頓化學公司。

公司發展到1888年,發生了一個非常戲劇性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康德勒的大富豪總是頭痛,吃什麼藥都不管用,後來他在商店裏買來了可口可樂,喝完之後發現,他的頭痛竟然奇跡般地好了。這種飲料真是太神奇了,一定會有好的市場前景,於是他花2300美元買下了可口可樂的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