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在康德勒接手後,他雖然沒有花一分錢做廣告,可口可樂卻因為其獨特的口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歡。在其後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可口可樂的總銷售量就達到了1萬升。1892年,可口可樂公司在康德勒申請之下正式成立,總部就設在可口可樂的誕生地——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隨後在1893年,康德勒在美國專利與商標局注冊了“Coca-Cola”商標。
後來到1919年,康德勒家族將可口可樂以高達2500萬美元的高價出售給了當時的銀行家伍德魯夫。伍德魯夫先生又在特拉華州注冊,這次他讓可口可樂股份以40美元每股的價錢掛牌上市。
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銷售渠道的不斷拓展,可口可樂公司發展到當代,不僅在包裝上花樣百出,而且在飲品內容上進行了大範圍的產品線擴充——陸續推出160餘種飲品,包括汽水、運動飲料、果汁、乳類飲品、茶和咖啡等。今天,可口可樂公司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飲料公司,擁有全球最大的分銷係統,其產品暢銷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統計,全世界可口可樂每天的飲用量高達10億杯,占全世界軟飲料市場的48%,其品牌價值已超過700億美元。
這一切顯示出,可口可樂這一品牌的發展背後仍然隱藏著巨大的財富。然而對於巴菲特來說,真正打動他的並不隻是可口可樂這個享譽全球的品牌名字。巴菲特仔細研究分析後發現,可口可樂公司擁有國際性的利潤增長潛力和全球性的有效廣告優勢,這是其他任何一家飲品公司都無法超越的。另外,從可口可樂公司百餘年的發展曆程看,它享譽全球的名聲不僅來自於它飲料產品的美味可口,擁有覆蓋全球的銷售係統更是讓它得以稱霸全球的製勝法寶。
在美國的軟飲料市場上,可口可樂毫無疑問地占據著主導地位。在麥當勞、溫迪、比薩店等大型快餐連鎖店裏所看到的最多的飲品就是可口可樂,來這裏就餐的顧客也會習慣性地首選可口可樂。
巴菲特準備購買可口可樂股票時,1987年的嚴重股災剛剛過去不久,人們對這個被金融界稱為“黑色星期一”的1987年10月19日都還心有餘悸,巴菲特也告誡大家此時要慎重。但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分析和了解,他最終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投資10億美元,買下可口可樂6.3%的股份。
當時的《福布斯》雜誌采訪巴菲特,問他為何要在這時購買可口可樂的股票,巴菲特解釋道:“我想,沒有哪個公司能將1盎司的可口可樂糖漿兌入6.5盎司的碳化水,然後在這個飲品市場產品日趨相同的世界裏風靡了一個多世紀。可口可樂的股票價格並沒有完全表現其在國際市場中的絕對價值,所以,我相信我的選擇。”
另外,巴菲特之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才考慮投資可口可樂,是因為在這一段時間裏他清楚地了解到可口可樂公司發生的巨大變化。“這個世界上,我想是不可能有一帆風順的企業的,就算是可口可樂也不能幸免。”巴菲特曾經這樣說到購買可口可樂股份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原來在20世紀70年代,可口可樂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裝瓶商的矛盾,受到“對移民員工待遇不公正”的起訴,環境保護協會聲稱其易拉罐加重了國家的環境問題,聯邦商業委員會指責其特許經營權違反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
在重重壓力下,可口可樂公司管理層陷入危機。更令他們苦惱的是,與此同時國際市場的開發也遭遇了滑鐵盧。可口可樂公司時任總裁保羅·奧斯汀卻在這危急關頭,又雪上加霜地在公司投資上誤入歧途,還沒頭沒腦地發動了可口可樂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廣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