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沒事鑽機房

1968年,當蓋茨在湖濱中學的第一年臨近結束時,學校做出一個對比爾·蓋茨的未來具有重大意義的決定。當時,美國正致力於將衛星送上月球,由於計算機的飛速發展使得這種科技的狂熱浪潮席卷全美國。湖濱學校領導也做出了一個很時興的決定,讓學生去涉足嶄新的、令人興奮的計算機世界。

就在那年秋天,比爾·蓋茨和他的夥伴一回到學校,在麥克阿利斯特廳前門附近的一個小辦公室裏,發現一個特別的機器,連帶著的還有一個鍵盤和一大卷黃色紙。這個機器是ASR—33電傳打字機,全世界的新聞編輯室一度都響過它那特有的有規則的嗒嗒聲。電傳打字機是衰落中的機器時代和迅速興起的信息時代的有機結合物。這個有噪音的笨重電子機械新發明是個組合體,包括一個鍵盤、打印機、紙帶穿孔器和閱讀器,還有一個調製解調器,它可通過電話與外界取得聯係。隻要你按動鍵子,電傳打字機就會以特大寫字母打在一大卷8.5英寸寬的紙帶上。你可以用穿孔器把你要打的內容記錄在一個薄卷紙帶上,然後將它的內容變成聲音,自動放送出來。但更重要的東西是那個調製解調器,即兩個“鼠耳”狀的東西,它們緊卡在電話聽筒上,使你與有時間共享計算機的人能夠互相傳輸信息。可想而知,這個新奇的計算機對有數學天賦的孩子們具有多麼大的誘惑力。比爾·蓋茨和他的同學伊文斯就是他們學校最先染上這種近乎奢侈愛好的兩個學生。他們對計算機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剛剛接觸就對它愛不釋手。計算機嚴謹的邏輯和神奇的計算能力簡直讓這兩個孩子興奮無比。

年紀小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強,開始時這些孩子誰也不知道怎樣操作這個機器,甚至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東西、有什麼用。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很強,最終掌握得比接觸它的老師和其他成人都好得多。

湖濱中學是當時美國最先開設計算機課程的學校,學校的計算機房對幾個優秀的學生尤其是蓋茨來說,已成了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仿佛有著強大的磁力,時刻牽繞著這幾個低年級學生的魂魄。比爾·蓋茨的一生從此以這台機器為分界,以前跟以後迥然不同。

最初使用的電傳打字機應用地區線路,撥號進入通用電器公司的分時係統,這個係統使用的是後來大家所熟知的BASIC語言。數學教師保羅·斯托克林帶著優等班的16個學生進入麥克阿利斯特廳的小屋,用十幾分鍾按操作步驟進行了一些講解。他了解的計算機知識也非常有限,那次估計是他比孩子們懂得多的最後一次。“麥克阿利斯特廳有個非常有意思的機器。”這事很快在校園數學尖子中傳開,被稱為“計算機室”的麥克阿利斯特廳小屋出現了電子熱。

身材瘦小、臉上長著雀斑的八年級學生比爾·蓋茨熱情高漲,很快擠進了高年級學生的圈子裏。他的老師所知道的所有計算機知識,比爾·蓋茨不到一星期就學會了。

那時的湖濱中學還沒有正式的計算機課程,一小批人隻是通過費力地硬啃通用電器公司有關BASIC的基礎指南才學會使用它的。這個通用電器公司的BASIC原始達特默斯版本,本身尚未發展完善,它缺乏幾乎最基本的數學功能,對控製字符串也束手無策,程序長度大大受限。

但是,這些缺點對那些渴望摸索學習的初學者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影響。蓋茨所做的第一個程序是輸入用一種算數法則表示的數字,然後再把它轉換成用任何其他算數法則表示的數字。

有一次,一個高年級班學生操作25行的BASIC程序遇到了麻煩,老師早已知道蓋茨的大名,於是帶他到計算機室,蓋茨立刻打出了所需答案。

蓋茨對計算機非常癡迷,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研究計算機上。不管什麼時候,隻要他有空餘時間,他總會往湖濱中學的計算機室跑,全身心投入這台機器,反複進行操作和練習。在湖濱中學,蓋茨並不是唯一對計算機著迷的小夥子,他很快發現,還有其他一些人和他一樣對計算機房非常著迷,有事沒事都往計算機房跑。他不得不和這些人一起共用這台計算機。在這些人當中。有一個高年級的學生叫保羅·艾倫,此人比蓋茨年長兩歲,說話細聲柔氣。這個人後來也成了美國計算機界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