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即將迎來自己60歲壽誕的埃裏森不僅沒有因為自己的日益變老而放慢腳步,反而愈戰愈勇,掀起了一場IT史上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並購戰——仁科之戰。這場並購不僅被認為是有史以來軟件行業的最大並購,同時也拉開了軟件業大規模整合運動的序幕。

仁科公司的創始人是兩位軟件工程師戴維·杜菲爾德和肯·莫裏斯。1987年,杜菲爾德和莫裏斯將軟件開發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結合起來,創辦了一家專門從事人力資源軟件開發的公司,這就是後來的仁科公司。由於仁科公司的解決方案構建於客戶端服務器架構基礎之上,解決了原來無法輕鬆訪問集中於主機的信息這一難題,而且在技術操作上也更加簡便、更加靈活,所以仁科迅速成為人力資源解決方案的行業領導者。經過了十幾年的努力,仁科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一家世界領先的實時企業應用軟件供應商。

2003年5月29日,為了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擴大自己在商業應用軟件市場的影響力,仁科公司董事會全體一致通過了一項決議,計劃以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公司(1977年成立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後來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ERP係統供應商之一)。如果該項決議順利實施,這將標誌著仁科成為商業應用軟件市場的老二,直接威脅著埃裏森的甲骨文公司。

消息一經傳出,埃裏森在第二天就作出了反應。他先是通過中介公司秘密向J·D·Edwards公司董事會表示自己有意花更多的價錢收購J·D·Edwards公司。結果對方一口表示拒絕,並加快了奔向仁科懷抱的步伐。很快,6月3日,仁科公司傳出消息,最終以17億美元收購了J·D·Edwards公司,成功晉升到商用軟件業老二的位置。

就這樣被仁科公司占了上風,埃裏森當然心有不甘,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仁科鎖定為收購目標。6月6日,甲骨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宣布準備以51億美元收購仁科(根據甲骨文的計劃,公司將以每股16美元的價格收購仁科的股票。這個價格與6月5日仁科股票在納斯達克15.11美元的收盤價相比,溢出了近6%。)。在隨後公布的一份新聞稿中,甲骨文公司宣布,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拉裏·埃裏森已經致函仁科董事會,表達了希望與其就收購要點進行深度討論。埃裏森表示:“收購仁科會立即使甲骨文成為一家更具贏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公司。”

消息一經傳出,相關各方馬上作出了強烈的反應。

J·D·Edwards方麵很抵製,並明確表示:“如果甲骨文真的要收購仁科公司,J·D·Edwards公司將會重新考慮並入仁科的決定。”

仁科方麵,公司總裁兼CEO克雷格·康威無比憤慨,他當即召集媒體表示自己的明確態度:“埃裏森的這項提議簡直是令人發指,他這麼做是為了阻礙我們收購J·D·Edwards。埃裏森一向唯我獨尊慣了,這次的表現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不要以為他能一手遮天。”

各大媒體也迅即作出反應,紛紛對埃裏森的這一舉動冠以“惡意”、“敵意”、“恩怨”、“興風作浪”等字眼。此時所有的人都對仁科表示出一種同情或者憐憫,而在一旁冷眼靜觀著埃裏森的失敗,他們都希望弱者仁科能夠堅挺,就像好萊塢電影中上演的弱者打敗強者的老套電影故事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