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Google三駕馬車:拉裏·佩奇、謝爾蓋·布林和埃裏克·施密特(2)(2 / 3)

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工作日。

Google的工程師克裏什納·巴拉特在對搜索排行的詞彙進行彙總。很奇怪的是,他們發現前一天搜索排行的榜首居然是一個相當冷僻的詞條——“卡羅爾·布雷迪的娘家”。《布雷迪家庭》是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情景喜劇,在此之前幾乎名不見經傳,人們怎麼會突然對這一喜劇興趣猛增呢?

後來,克裏什納·巴拉特終於找到了原因。

原來是頭一天晚上,在美國電視有獎競猜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中,最後一道決定百萬美元歸屬的關鍵問題是:“卡羅爾·布雷迪的娘家姓什麼?”節目主持人剛剛提出這個問題不足數秒,就有數以千計的人登錄Google來搜索答案。

有意思的是,這個條目的查詢特征圖依據時間推移相繼出現了兩個鄰近高峰,很顯然這是美國東西兩岸的搜索統計;而相隔較遠的地方出現了第三個比較小的峰值,是夏威夷的搜索統計。

你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嗎?那麼請點擊你手中的鼠標吧,每個人與任何問題的答案之間的距離變得隻有點擊一下鼠標那麼遠。

Google通過這件事情告訴人們,現在人們的生活對Google是多麼依賴。在今天的美國,Google已經成為一個種生活習慣、一種文化現象。生活中的打賭,鄰裏的小矛盾,模糊的記憶,彈指間的靈感。美國總統小布什生於何時何地?姚明在哪一年登陸MBA並打第一場球?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什麼時候在電視上首播?

隻要打開Google頁麵,敲入幾個鍵,一張清晰、方便以供查詢的網站清單就出來了,你可以一一點選去找你想要的答案。1995年的時候,有誰知道網絡將在我們的生活中和工作中變得那麼重要?

對許多人來說,正因為Google的存在,網絡才真的變得十分實用和強大。我們可以不去看網易的新聞,可以不用MSN,也可以不安裝QQ,但我們無法不用“Google”這樣的強大工具去尋找我們想要的東西。

Google作為目前互聯網上功能最強大的免費搜索引擎,其索引目錄中儲存了80多億個網頁及網頁快照,10多億張圖片,用戶可以使用100多種語言文字進行搜索。現在,Google平均每天接受的搜索次數為1.5億人次,全球大約80%的搜索目標是通過Google來完成的。

由於遠比以前的任何搜索引擎好用得多,事實上Google改變了許多人使用網絡的方式。幾乎一夜之間,它讓網絡變得實用許多,尤其是對“非專家”使用者而言,其中許多人現在把Google當做進入互聯網世界的前門。微軟公司CEO鮑爾默不得不承認:“Google證明了一個事實:更好的捕鼠器果然重要。”

1998年誕生的Google,當然不是第一個搜索引擎。當時的其他搜索引擎,能夠掃描或者“抓取”網絡的一大部分信息、建立索引,然後找出符合特定字詞的網頁。

市場上已經有Alta Vista、網景(Netscape),以及美國在線(AOL)的“網絡爬蟲”(Web Crawler),更別提Lycos、雅虎(Yahoo!)和其他許多網站提供的搜索服務。可惜它們的搜索功能都是雷同的。它們在呈現搜索結果網頁時,有時多達數十萬條的條目,叫人從何看起?Google相信自己能夠提供不同於它們的搜索。

Google從一開始,追求的就是一個完美的搜索引擎。佩奇和布林認為,所謂完美的搜索引擎,就是能跟你進行智能對話,能夠絲毫不差地了解你的意思,同時絲毫不差地提供給你想要的東西。

這兩位年輕人的成就,在於拒絕接受技術方麵的限製,埋頭持續努力創新,發展出佩奇位階(Page Rank,也翻譯為網頁級別)技術。該運算法則是Google成功的核心,使其區別於以前所有的搜索引擎並賦予其從浩渺網絡中為用戶找出最有用網頁的神奇能力。它決定哪些網頁可能有你最想要的信息,並在搜索結果網頁上根據相關性高低整理排序,從而改變了網絡搜索的方式。

比如,你想搜索“北京奧運”,Google會搜索出所有涉及“北京奧運”的網站,然後將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網頁列於首位。所以,Google的每一個搜索結果都是“純技術選擇”,是計算機程序按照點擊率規則自動排列出來的。正是由於它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人們現在已經習慣於通過一家公司、一種商品在Google上的位置和查詢結果數量來判斷其知名度和重要性,這就是所謂的“Google”指數。有人評論說:“由於Google的舉足輕重,它能決定網上營銷企業的成敗。地段的選擇曆來是零售商的頭等大事。而對於網上零售商而言,角逐Google排名無異於爭奪黃金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