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裏的巧克力糖是哪種顏色
2000年,不管是對於喬布斯還是蘋果來說,都是喜獲豐收的一年。先是董事會任命喬布斯為“永久CEO”,給予他完全獨立的管理權。此後他重用了iMac設計師喬納森·伊夫,後者不負重托,設計了蘋果最火暴的iPod產品,為他們在21世紀打造了良好的開端。
喬納森·伊夫回憶說:“人們已經開始狂熱和失去理智,像中了毒一樣爭相購買iPod。”在喬布斯的指示下,伊夫設計出的iPod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他說:“我負責創造產品,他負責創造文化。”iPod的成功在伊夫看來歸功於全方位的創新,既有產品功能上的創新,也有精神文化上的創新。
蘋果推出新產品的速度明顯加快,火柴盒大小的Mini iPod Nano、視頻iPod和坐在沙發上就可以遙控電腦的Front Row,一係列新產品的發布,讓人目不暇接。創新已經成了蘋果的標誌,喬布斯談及創新時總喜歡將它比喻為“概念車的故事”。他說:“就像許多公司一樣,你看到一款概念汽車,夠酷、夠個性。4年後,你突然看到有人開著它上街,到處是它的廣告。你心跳加速,跑去銷售商那裏買車。這就是創新變成財富的過程。”顯然,他已經非常看好創新所帶來的諸多好處了。
為了將創新思想根植於蘋果,喬布斯把不認同這一觀點的人逐個清理了。喬布斯說:“索尼那幫家夥就像在舉著望遠鏡過馬路,因為他們的辦公室在第四層。”這是他喜歡的蘋果式的笑話。“從硬件到軟件,從設計到功能,蘋果的產品全部由蘋果製造。我們隨時可以改變,創新每天都在發生,我們關注產品中的每一項技術,隻有這樣,每一項創新才能順利地變為產品。蘋果的創新就在於我們能夠掌握每一個零件,從1976年就開始了,就像命中注定。”這就是喬布斯對待創新的態度,他要主動出擊,而不是亦步亦趨。
“沒有人知道喬布斯的盒子裝著哪種顏色的巧克力糖,”負責iPod部門的副總裁托尼·弗德爾說,“他不在乎輸贏,隻想搞出點新名堂,因為他是喬布斯。”再次領航蘋果的喬布斯成熟了許多,他懂得如何把握時機、運氣,發掘自己的創新潛力。
喬布斯把曾經敗北的Next Step產品從頭到尾重新改造了一遍,然後改旗易幟為“OSX”,再配上個性、時尚的iMac,很快就將美國市場弄得熱火朝天。但喬布斯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從台燈上找到了藝術想象力,他讓工程師把水果糖一樣的iMac做成了一個台燈般的東西,“燈座”是主機,中間有長長的“燈擎”,平板液晶顯示器在最上頭發出柔和的光。這一更新,頓時讓IT市場刮起一股“台燈”旋風。
2000年,喬布斯發現在計算機上播放電影是一件很酷的事,可以使蘋果計算機具有區別於其他PC機的獨特之處,於是他在高檔的Mac機上新配置了DVD播放機。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失敗了,在Mac機上播放電影固然很酷,但顧客並不願意為此掏腰包。
盡管沒有太多斬獲,但是喬布斯從中發現了新的商機:將自己的文件、圖片、歌曲存儲到CD上。其實,康柏早就嗅到了這個市場趨勢,在新推出的半數PC中都增加了CD刻錄機,結果成了一大賣點,這些機型非常暢銷。顯然,喬布斯不願意落後於人,他要安裝既能播放DVD,還能存儲數據的驅動器。CD可以存儲電影,但壓縮率還不夠高,如果電影比較長,播放起來效果就很模糊,還容易產生馬賽克現象。喬布斯決定配置DVD刻錄機,並且還增加了一款軟件,使得刻錄DVD不再用蝸牛般的速度來磨滅消費者的耐性。
這種新產品一經推出便大獲成功。據Gartner集團的調查數據顯示,2001年配置有DVD刻錄機的計算機出貨量為60萬台,其中40萬台刻錄機由先鋒公司提供,而先鋒公司正是蘋果的主要供應商。
隨後,蘋果再次出手,將刻錄機升級到先鋒的第二代技術,這樣就能把光盤和軟件確立為視頻存儲和編輯的標準,特別符合專業電影製片人的要求。當然,戴爾等競爭者也會奮力追趕,甚至超過蘋果。但是,此時的喬布斯已經著手進行下一項更酷的創新,因為他深知,在計算機行業,不被潮流拋棄的最好辦法就是引領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