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邊是芥川獎獲獎作家田邊聖子的弟弟,加上有著多年的出版從業經驗,對孫正義說的今後電腦將很快普及的話,他很快有所感觸,並且聽孫正義說到美國矽穀的一些情況,他更開始感到一種不可思議的可能性,也許真的如麵前這位年輕人所說的這樣呢!

最終,田邊還是帶著孫正義去了新宿東五軒區的東販。

在日本,出版社是通過與被稱作“代理商”的圖書批發商一起在銀行開戶的,通過代理商來實現書在全國書店的發行。大代理商有“東販”(東京出版販賣)和日販(日本出版販賣)等。

接待他們的是東販的一個部長,他仔細看了看那本寫滿自己一點也看不懂的各式程序的印刷物,雖然顯得有些沮喪,但因為是田邊介紹的,所以最後還是同意發行此書,給他們開了戶頭。

接著孫正義又懇請田邊帶他去日販,田邊顯得有些無可奈何,不過還是無法拒絕滿臉笑容的孫正義。頂著夏天熾熱的太陽,孫正義又來到了位於千代區神田駿河的日販。這裏的負責人也是第一次接手與計算機相關的書。他翻著那本隻有數字和符號的書,歪了歪頭,這根本就像是一本“無字天書”。但是負責人在他們的合力說服下還是同意給他們開戶。

後來,孫正義這本最初引進的出版物《電子圖書館》在日本熱銷,軟銀從此在出版界也聲名鵲起。

孫正義對他的傳記作者說:“那是讓人無法忘懷的一天,正是那一天,我踏入了出版的門檻。我確信出版將成為數字信息社會的支柱。”

看來早在1981年,孫正義就已經看到了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對展覽會的孤注一擲,讓孫正義在此過程發現並把握了機會。

創辦私人電腦雜誌

1982年,日本軟銀的業務發展勢頭良好,但遭遇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難題。

孫正義當時想在日本最受歡迎的三家電腦雜誌《I/O》、《ASCⅡ》、《微軟》上為自己的日本軟件銀行刊登廣告,但遭到了它們的拒絕。

這三本雜誌是當時日本最暢銷的“電腦三大家”。其中《I/O》成立時間最早,由日本工學社出版,以國內讀者投稿為主。《ASCⅡ》主要登載與美國有關的信息,介紹國外的一些行業資訊。而《微軟》是由電波新聞社出版,登載信息比較豐富,涵蓋麵廣。

這時孫正義才知道原來這三家雜誌社之所以如此群起而“封殺”軟銀的廣告,是因為它們都計劃從事軟件流通行業。顯然,它們不願意看到軟銀的日益強大,它們要排擠競爭者。

在了解內情後,孫正義感到非常意外,十分憤慨。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創建自己的電腦雜誌。

《I/O》、《ASCⅡ》和《微軟》在日本已經擁有很廣泛的讀者群。但是,這三家雜誌都沒有依據讀者和計算機機型的不同而分門別類,都是綜合性的雜誌。作為後來者的日本軟銀無論在經驗上、管理上,還是在人才上都顯得有點單薄。

1982年5月,孫正義的兩本雜誌《Oh!PC》和《Oh!MZ》,正式同步向全國發行。《Oh!PC》主要刊登NEC的MZ-8000、PC-8800和PC-6000電腦係列的相關信息,而《Oh!MZ》則是專題登載夏普的MZ-80B、K/C、PO等係列的信息雜誌。

雖然孫正義信心百倍,可是這兩本雜誌的質量,與在美國出版的電腦雜誌相比,實在有著天壤之別。果然情況不容樂觀,兩個月後,這兩本雜誌的退貨堆積如山。每本雜誌的印刷量都在5萬冊,可是後來隻賣了不到1萬冊,4萬多冊的雜誌積存在倉庫裏,退貨率高達85%,堆積如山的雜誌隻好被裁成了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