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孫正義根本就沒注意到自己銀行裏還有多少餘額。此後,孫正義再也沒有拖欠過薪水。

孫正義對於小數字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概念的。對他來說1800美元和180美元沒有什麼區別。那時,對大數字非常敏感的孫正義,從來不會太注意小數目。

在生活上孫正義是如此的不拘小節,可是在事業上,他卻深謀遠慮,精打細算,往往會獲得令人瞠目結舌的成功。

孤注一擲展覽會

雖然孫正義在美國時創立過電子翻譯機公司,也把日本的遊戲機引進到美國取得了成功。但他心中始終有個夢想:回日本從事有巨大發展前景的計算機行業,於是1981年9月,孫正義在日本福岡市南部的大野創立了軟銀公司。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進行個人電腦使用軟件的批發銷售。軟件銀行公司的名字體現了孫正義的遠見和戰略,他要堅持從事電腦行業。當時的資本是1000萬日元。

機會垂青有準備的人,這時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擺在了孫正義麵前。

一年一度的家電、電子業界展覽會在這一年的大阪市舉行。

孫正義當即就從1000萬日元中拿出了800萬日元投入到這次展覽會,租下了跟鬆下、索尼一樣大小的展區。要知道在當時,軟銀與這些企業相比,實力相差懸殊,商業合作模式也很新穎,軟銀支來付展區的租借費和裝飾費,軟件公司隻需要帶著它們的軟件來參加展覽就可以了。這讓很多軟件開發公司感到驚詫:“怎麼會有這麼便宜的事?”

在這次展覽會上,孫正義的展區成了整個展覽會的焦點,被上班族、電腦業從業者、生產商和銷售商等圍得水泄不通。許多新客戶就是在這次展會上與軟銀建立了初步聯係。擴大知名度,讓許多人知道並記住日本軟銀這個名字,這一點孫正義已經做到了。

從這次展會中,孫正義還產生了一個十分重要的靈感。這一靈感體現了他對電腦行業的洞察力和超凡的商業頭腦。展會上惠普公司展出了筆記本電腦的係列軟件——筆記本電腦圖書館,展出時許多人駐足,廣受大家歡迎,孫正義覺得這個軟件的市場前景應該不錯,於是想把這個軟件係列拿到全國的書店裏去銷售。

那時惠普公司與NEC相互競爭,已預見到個人電腦(即PC)時代即將到來。當時計算機發燒友們在用美國的產品編程,而用戶則在盼著有新功能的新穎產品的出現,大家對這個軟件係列充滿期待。

孫正義雖然預見到計算機相關出版物的光明前景,但對於出版本身隻是一知半解。他決定去赤阪的東京旭屋書店拜訪一下他們的負責人,通過在惠普公司工作的熟人佐佐木的介紹,他來到了旭屋書店的總部。

旭屋書店的常務田邊聰接待了他。50歲的田邊穿著做工考究、質料上乘的西裝,孫正義雖然也係著領帶,但他一眼看上去孫正義似乎隻有十六七歲,所以一開始時對孫正義的話不是太感興趣。田邊感到有點沮喪,因為現在要跟一個小孩談生意。

孫正義拿出了那本排滿密密麻麻數字和表格似的《電子圖書館》,希望田邊先生能幫助他出版這本書。

田邊先生很認真地翻著書頁,並不時仔細看看那些數字和記號,但他心裏其實並不抱任何希望。因為從外表看那是一本裝幀簡單、製作粗糙的書,封皮是單色印刷的,封麵是一個初學設計的人畫的,用的是粗紙,訂書針還是那種簡單的裝訂方式訂上的。孫正義認為筆記本電腦將會在以後得到普及,所以像這樣由筆記本電腦的用戶編寫的書一定會很受歡迎。田邊隻好直言對這本書裝幀和製作上的看法,並告訴他這樣的話是不可能會暢銷的。孫正義馬上打電話到印刷廠中止了那本書的印刷。但他對書中的內容還是充滿自信。

孫正義告訴田邊,在美國,個人電腦正以驚人的速度普及,“在日本,也將會是這種情況”,孫正義極力說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