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福建記

新聞

作者:黃伯欣

有“小國務院”之稱的國家發改委網站領導一欄裏,出現了一個新名字。

6月30日,曾在福建工作過24年的天津市政協主席何立峰調任國家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何立峰成為發改委11位副主任中第五位正部級副主任。這個“小國務院”也由此成為國務院各部委中擁有正部級人數最多的機構。

曾在福建工作過的幹部中,何立峰已經不是“十八大”後上調中央的第一人了。

現年59歲的何立峰畢業於廈門大學財政學專業,被認為是一名專業型官員。

出生於福建省永定縣的他是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師從中國財政學界泰鬥鄧子基,與現任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是同門。

碩士畢業後,何立峰進入廈門市經濟特區研究所工作。此後,他的仕途履曆集中在福建:曆任福建省泉州市委書記、福州市委書記、廈門市委書記。這三座城市在福建的地位並不一般,它們的經濟總量加起來占福建省的70%。

其中廈門是經濟特區,福州是省會城市,而泉州是福建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多年經濟總量居福建首位,還曾誕生著名的“晉江模式”——與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三角模式齊名,是在泉州晉江發展起來的一種以外向型股份合作製為主的經濟發展道路。

一名官員先後幹過這三座城市的一把手,在福建省幾無先例。

2009年,何立峰以財經專家的身份調任天津市委副書記,與現任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搭班子,主抓濱海新區建設。而張高麗也恰巧是他的廈大同學院

師兄。

何立峰任上,濱海新區成為天津近年的最大亮點之一,2009、2010、2011年濱海新區的GDP增長率分別為23.5%、25.1%、23.8%,高於此前7年連續20%左右的速度。天津多年GDP增速保持兩位數,居全國第一,濱海新區功不可沒。

除何立峰外,不少福建幹部在“十八大”後受到拔擢。

2012年11月,福建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陳文清,調任中紀委副書記。

同月,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同時接替已當選政治局常委的張高麗,任天津市委書記。

2013年,曾擔任過福建省委書記的盧展工,在調任河南省委書記4年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盧展工是習近平從福建調任浙江之後的代省長,和習近平一起工作過。

10月,在福建工作30餘年的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工作委員會書記龔清概上任國台辦副主任。

2014年3月,同樣曾在福建與習近平共事過的大V蔡奇奉調進京,據稱在某中央機構任職。在5月29日的《新聞聯播》的一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新聞中,頭發花白的蔡奇與中財辦主任劉鶴等多位中央正部級官員在第一排最左側就坐。

福建曆來是年輕官員的晉升中轉站。

曾任全國政協主席的賈慶林和曾任中紀委書記的賀國強都曾任職福建。賈慶林在福建工作過11年,直至福建省委書記。賀國強曾擔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福建工作17年,曆任廈門副市長、寧德地委書記、福州市委書記、福建省長。

現任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和海關總署署長於廣洲也都來自福建,分別從廈門市長和福建省委副書記的位置上調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