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過第一夫人,整個人生加速了
新聞
作者:徐歐露
韓國總統樸槿惠選擇了自己的女下屬、政務首席秘書官趙允旋來代理第一夫人的角色—這位女秘書官在彭麗媛參觀位於首爾的朝鮮王朝時代王宮昌德宮時一直不離左右。
在外事活動中,如果一國的政府首腦是單身、離異或者喪偶,比較體貼的出訪元首會選擇自己單獨前往。也有人從來不帶自己的夫人出訪,比如前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獨來獨往”終究少了一絲韻味和情誼,如果趕上國際性會議的夫人聚會更是無法繼續。解決方法是,單身領導人可以尋找一名合適的人選代行“第一夫人”的職責,即“代理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身份是一種豐厚的資本,代理第一夫人也是。代理者往往會“挨金似金”,接觸許多重要決策,學習到治國之道。
韓國總統樸槿惠本人就曾是一位“代理第一夫人”。
1974年,時任韓國總統樸正熙的夫人陸英修被朝鮮人槍殺,他要求女兒樸槿惠立即代理“第一夫人”職責。樸槿惠不得不放棄法國留學。
樸槿惠幾乎一夜長大,“母親葬禮結束才不過六天,我以第一夫人的身份,胸口別著白色小花參加了預定的‘第一夫人杯母親排球大賽’。在難過哭泣的人群麵前我強忍住淚水,因為那個場合的我不再是以前的樸槿惠,而是‘第一次’履行第一夫人職務的樸槿惠。”
樸槿惠必須完成母親生前的全部工作:檢查總統行程、查閱民情信、慰問貧苦階層,進行公益服務等等,偶爾還要擔任父親的翻譯。為此她每天隻睡5個小時。
代理第一夫人的經曆,改變了樸槿惠的人生軌跡,她原想站在講台上教書,卻最終回到了青瓦台。有人替樸槿惠惋惜,說五年的代理時間讓樸槿惠錯過了最適宜的婚配年齡,才會至今單身。
“第一夫人”的稱呼起源於美國。在美國,婚姻家庭是評價一個政客是否忠誠可靠的重要標準。美國的第一位“第一夫人”就是代理的。她是總統同事家的媳婦。
1801年,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上任時妻子已經去世。為了招待來訪白宮的官員夫人,他邀請國務卿詹姆斯·麥迪遜的夫人多莉暫代第一夫人。 這位代理第一夫人的出色表現堪稱楷模。也許是這份工作帶來了好運,多莉的丈夫麥迪遜成為了美國第四任總統,這讓多莉以正宗第一夫人的身份管理白宮長達16年。
在多莉的葬禮上,美國總統泰勒將她尊稱為“我們這片土地上的第一夫人”。十年後,美國《插畫新聞報》第一次使用“第一夫人”作為標題,稱呼確定了下來。
實際上,在美國的46位總統中,有9位總統都曾有過代理“第一夫人”,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還任命過兩位。代理者的身份各不相同:侄女、姊妹、女兒和兒媳婦。第八任總統馬丁·範布倫的妻子因病去世,兒媳成為白宮的女主人。第十五任總統布坎南終生未婚,侄女哈裏特充當了“第一夫人”的角色。
隨著“夫人外交”的成型和被重視,代理第一夫人的情況越來越多。
早期的代理人選大多是領導者的女性親屬。忠誠、方便是這時最看重的代理人的品質。這其中,有著直係血統又聽話的女兒最讓人信任。1994年,秘魯總統藤森與妻子離婚,“第一夫人”的角色由剛滿20歲的女兒慶子接替。
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在母親去世後為父親尼赫魯做過多年的代理第一夫人,積攢了豐富的政治實踐,也被黨內元老所認識,父親去世後不久她就成了印度國大黨推薦的總理人選,並最終成為總理。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回憶,“1953年,我與尼赫魯晤談時,她是一個興致衝衝的旁觀者和聽眾。她充當女主人,招待我的夫人和我。在我們訪問期間,她彬彬有禮,考慮周到。”
像早年間的美國總統選擇侄女或兒媳婦這些關係不緊密的親屬代理第一夫人難免有鄉土農場主的氣息。現在的領導人沒有女兒,或者與女兒不合,姐妹往往成為“第一夫人”的最佳人選。
姐妹最好沒出嫁,共同的姓氏讓血緣的羈絆更加濃烈,在日本,名字意味著更多。
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當選前離異,姐姐小泉信子代理了第一夫人。這位終身未婚的姐姐不光親手打理小泉的一日三餐,連小泉著名的“獅子頭”發型也是由她選的。
小泉信子曾是日本第一位內閣大臣女秘書官,從政經驗豐富,外界認為是她塑造了小泉的政治觀念。她告訴小泉,“在決定改組之前沒有必要召開秋天的臨時國會。如果你認為可以主導人事問題了,再召開國會”。此外,信子還掌管著首相的政治資金。
小泉曾向記者承認,違背“姐姐的意願”會給他造成很大的壓力。
小泉父親的盟友、前防衛廳長官鬆野賴三曾說:“對信子來說,守護純一郎就意味著守護小泉家族,她會想盡一切辦法為弟弟排除困難來努力維係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