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3
封麵
2006年也不知道怎麼就被當成80後代表了,我揣測是當時就業形勢不好,當時有人跳樓嗎不是,所以政府需要拿一些沒上過大學的出來創業的例子來平衡一下輿論。當時我一個公關公司的朋友說《中國企業家》想做一個專題想要采訪你,我說那行吧,就當是給朋友幫個忙,也不知道是封麵什麼的。
當時做完之後效果很好,《對話》欄目的製片人羅振宇看見了說,這專題挺有意思,說我們做一期對話吧。在做對話之前,不知怎麼的,《經濟半小時》又看見那篇報道了,說這有意思啊,那采訪一下吧。那兩個一播,就咕嚕咕嚕全來了,但到底因為什麼選了我們我也不知道。《中國企業家》那期報道挺屌的。但當時一定是有設計和有安排的,但是我們不知道。
央視之所以隻找我們四個,第一是因為我們都在北京,第二是當時的作者程苓峰說在川軍本色請我們吃頓飯,但那天隻有我們四個有空去了。當時也就閑聊扯淡,都沒怎麼聊工作的事。當時覺得四個人氣場還挺合的。特別是李想,跟我住得又近,他老婆也是我朋友。什麼方麵都挺合的,這就是好朋友的感覺。
上了電視你會有這種感覺,很爽。當時對於我除了能認識更多的朋友,沒有其他特別的感受。
其實我們真的代表不了80後,有太多的人做得比我們要好,李想不說了,汽車之家風風火火。戴誌康,做天使投資反倒幹得挺爽,在騰訊沒幹爽,走了,到天使投資賺high了。高燃,我現在都不知道他在幹什麼,聯係是有,偶爾微信聊一下,但我從來不問他在幹啥,他又不在北京,他比當時學會懂得什麼是低調了。
我後來其實挺不喜歡跟政府打交道的。我們這個公司平常幾乎不跟政府打交道的。就是因為之前我跟政府打交道打多了,我覺得我的性格不適合跟政府打交道,我在科委待不下去也不是因為工作做得不好,我工作做得特好。我原來的老領導對我挺好的,但是我不行,沒有像我這樣上班的,反正我是有啥就說啥的,政府說一是二,他強調的是二,你聽成一就不行了。其實那時候領導挺寵我的,小孩兒嘛,我進北京市科委才19歲。
事業單位相對寬鬆一些,業績還是挺好的,因為著裝問題領導找我談話讓我注意一點,跟外賓打個交道啥的要注意著裝,我說好好好。其實我受不了這種體製。
2007、2008年時有點抑鬱,因為我的性格,其實能侃的人也會抑鬱。晚上睡覺的時候要是沒有聲音很安靜,我就會胡思亂想,就會把所有的事情都往最壞了想,像《蝴蝶效應》一樣發生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