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4
封麵
我小學時候我爸有段時間做進口眼鏡生意,我幫他賣給商場櫃台,簽了一個10萬塊錢的合同。當時我路過一家店,進去玩,跟那些阿姨聊天,說我有一個這樣的渠道,價格也不錯,可以看看。可能她們覺得我比較可愛就同意了。今天看來做的是B2B的生意。從小長輩對我挺放心,雖然我很調皮。
平凡的人永遠用平凡的角度想平凡的事情。不管別人怎麼看,我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們幾個碩士生想要創造一些在傳統體製內不被肯定的東西,今天不是父母說你好,老板說你好,你就是好,你是不是好要放到市場上去驗證。如果很多用戶使用,那我們做的東西就是有意義的,由市場來決定你到底行不行。可能很多創業者覺得創業就是當當老板,其實不是。創業是去解決一些別人不想解決的問題,我們看到了這個機會,想用我們的方式來解決。
我大學專業是建築節能,創業前到建築節能公司調研過,發現在中國做這塊時機不是很成熟。那是在2007年,大家的節能意識還不是特別強,房地產業很火,大家都不關心節不節能,關心的是地價。這行還要靠資源靠關係,不是靠技術就能解決問題的。需要找關係在中國可能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互聯網行業相對來說好很多。我不是不喜歡找關係,隻是如果找關係是你這件事成不成的關鍵的話,那就不是特別喜歡。我們希望通過技術來解決問題,來改變這個社會。而且我們讀研究生了,應該有一些更高的追求,所以對用技術創業比較感興趣。研究生階段碰到很多有激情有夢想的人,一起衝比較能接受,一個人可能沒那麼有勇氣。
饑餓是人類追求進步的原動力。我們最早有一句廣告詞叫Stay hungry。饑餓感就是不滿足,我們希望全中國的人都用“餓了麼”網上訂餐,商戶們都能裝“餓了麼”的係統來管理店麵,這是我們最早的創業信仰。
很多1980年代、1990年代的創業者,當時都是在搶奪資源,隻要有資源,你的東西做得不咋地都OK,因為資源很匱乏。當商品服務越來越多樣化,資源非常充足的情況下,用戶體驗才是王道,誰能做好最好的用戶體驗,誰就能贏得用戶,所以說未來10年有可能就是用戶體驗的經濟。
現在這個行業很多人都在學“餓了麼”,我們不斷創造一些新的有意思的東西。這也是我們團隊的信仰,要創造有顛覆性的、好玩的東西。對於其他公司來說,外賣這個業務更多的是一種嚐試,作為戰略布局占一個坑。但內心深處他們不是真正為了訂餐用戶和商戶解決問題的。而對於“餓了麼”來說,外賣這個業務是我們夢想的全部,夢想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