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太康三年末(三)(1 / 2)

武帝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才道,“茂先,朕知道你有輔國之才,但現在你還是去下麵地方上曆練個幾年吧,朕給你兩個選擇,東吳新歸,人心不穩,但繁華似錦,而幽州那邊鮮卑,烏桓等少數民族為亂,其地苦寒無比,你選哪一個?”武帝這麼問他,明顯的是讓他選江南之地,不然也不會說在前頭了!

張華也明了武帝的用心,磕了一個頭才道,“雖說江南新附,但不足為患,唯北地少數民族民風剽悍,男女老幼上馬俱能打仗,為禍不小,臣願往幽州邊塞之地為陛下守牧一方!”

武帝拍了一下案桌,“好,張卿既然要為國盡忠,朕也會如卿所願!等到過幾年後撥亂反正,朕就再把你調入朝中!”

幾日後,朝中下達了這樣一條詔旨。

“中書令張華權略過人,運籌決勝,聲譽益盛,名重一時,今為使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領護烏桓校尉、安北將軍 !”當然了,這個職權是不小的,總攬幽州本地軍政民政,掌管烏桓、鮮卑等族事務,統一指揮北方軍事行動。

好了,張華的被貶是皇帝放出的一個明顯的信號,太子黨一夥人聞風而動,紛紛都殺將出來!

自從司馬遹搬到東堂來住之後,武帝召見臣子也不避諱他了,有意無意地在司馬遹麵前講一些朝中大事給他聽,就連什麼“齊王勢大,不可不製”這樣的話語司馬遹都聽到了好幾回,他明白武帝已經沒有什麼耐心了,武帝決定在今年上元節之前徹底解決此事!

這幾天,天天有太子一黨的朝臣進宮來給武帝上書,準備在朝中大展拳腳,可惜這時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武帝的寵臣魯郡公,當今太子妃賈南風之父賈充生病去世,武帝初時聽聞之後,沒什麼反應,接著就是傷心的直接哭了出來,司 馬遹在旁邊看得真真切切,這個武帝不管在曆史上評價如何,但他對臣子來說,還是非常寬厚的,沒有殺過功臣,最多隻是去職,哪像後世朱和尚把功臣都殺了個精光!

接著就是太常寺追贈諡號,開始太常眾官追贈為“荒”,這不是荒唐的意思麼,武帝看了之後大怒,直接下令改諡號為“武”,嗯,“魯武公”聽起來是不錯了,這追封的官職也是一摞摞的,什麼使持節,太宰之類的,就連他三歲就早夭了的兒子賈黎民也追贈為“魯殤公”,由鴻臚寺來護理喪事,假節鉞、前後部羽葆、鼓吹、緹麾,大路、鑾路、轀輬車,這上麵的禮儀有一部份還是皇帝專用的!還有,這死後葬禮依照西漢權臣霍光和本朝安平王司馬孚規格,與功臣石苞等人配饗太廟,隻要晉朝不滅,就永遠受後世皇帝朝拜,就和後世李二搞的那個二十四功臣圖一樣,名垂千古,隻不過這是盛名還是臭名就要後人來評說了!

好容易鬧騰完了,朝中的齊王一黨以為總算可以消停一陣了,可是這時荀勖不甘心錯失此良機,不然以武帝的性子可能就這麼混過去了,所以他又想了一個辦法!

等到賈充的喪事忙完,這時節已經進入了太康三年的十月了,這日,沒有早朝,晉朝時延續前時規矩,一般都是七日一朝,當然大臣有事也可以入宮覲見,武帝正在和司馬遹談著話,主要是武帝念著奏折中的一些事給司馬遹聽,比如某郡又發了大水,需要減賦什麼的。

荀勖一進東堂就聽見武帝在給司馬遹說一些地方上的民事,他也不感到奇怪,反正都已經有好幾個月了,他也明白武帝的意思,武帝這是要從小培養司馬遹的政治理事能力!

“臣荀勖叩見陛下!”

看見荀勖進來之後,武帝也是很高興,因為賈充已經死了,這太子黨中就暫時以荀勖為首,楊駿還不成氣候,朝臣之中也沒有人服他,所以荀勖就經常進宮和武帝商討逐齊王歸國之事。

“陛下,不知您如何處置齊王歸國之事?”

說起來,武帝也就是一優柔寡斷的君主,上次決定的事現在他又點猶豫了,賈充死了,齊王一黨的人心又穩定了下來,他又怕在朝中攪起狂風暴雨,這時居然在荀勖的問話中也有點吱吱唔唔的!

荀勖一看武帝這神情,就知道他老毛病又犯了,顧不得什麼,馬上跪下磕了一個頭,“陛下,齊王一眾人如今已經在朝中擁有非常大的勢力,如果您不早做決斷,日後恐怕不好收場啊?”

武帝被荀勖一說,嗯,是這個道理,他不理荀勖,卻轉過來頭問司馬遹,“沙門,你覺得呢?”司馬遹此時承受著兩個人的灼灼目光,一個是武帝,另一個當然就是荀勖了,司馬遹此時心裏也有點糾結,到底要不要說出來呢,這西晉的曆史他早已忘得差不多了,如果此時不出口,那麼下次還會有走水之類的事發生,說不定還有更為嚴重的,比如下毒?

想到這裏,司馬遹渾身打了個冷顫,他現在隻是一個五歲的孩童,有太多的人有能力讓他早夭了,比如…那個中護軍羊琇!暗暗下了決心,司馬遹把頭抬起來,“皇爺爺,沙門雖然年紀還小,但也清楚上次廣平殿的走水肯定是人為的,所以為了皇爺爺的大計,為了皇宮的安危,沙門也讚同荀大人的話,讓齊王皇叔祖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