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司馬遹的話,荀勖暗中豎了豎大拇指,這小祖宗說的話蠻有道理的,現在就看陛下的呢!武帝聽了司馬遹的話,頓時也想起來了這廣平殿走水之事羊琇還沒有給他答案,現在就沒影兒了,朕怎麼這麼健忘了!你們一個個都不理會朕的命令,看來是朕平時太過慣著你們這些大臣了!
想到這裏,武帝定了定神,對荀勖道,“朕口述,你來擬旨,明日就詔告天下!”
皇帝下旨一般都要經過中書省這個部門,不然這聖旨也沒有法律效令,不過這荀勖就是中書監,專管詔令、文書的撰定,正好他在場,大筆一揮,在皇帝的口述下就寫好了令齊王之國的聖旨。
次日一早,武帝沒有臨朝,就隻派劉忠在朝堂上宣布了聖旨。
“齊王忠於王事,今為藩衛地方,詔齊王攸為大司馬,都督青州諸軍事!”
這齊王的封地就在青州境內,這道詔書的意思就是要齊王離開洛陽,回到齊國封地去,聖旨一下,這朝上的人頓時就吵翻了天,太子一黨的大臣心中暗喜,這陛下終於下定決心了,以後就可以驅除了這一個禍害!這齊王的一黨的都拉著劉忠,問這道詔旨是不是有人假傳聖旨,陛下怎麼會下如此荒唐的聖旨?
就在朝中大臣議論紛紛的時候,武帝又下了一道聖旨,這聖旨的內容是。
“詔汝南王司馬亮為太尉、錄尚書事、領太子太傅!”群臣聽了這連續的兩道聖旨,就知道陛下是決心已定,不容更改了,這明顯就是叫汝南王接替齊王的職務嗎!
武帝如此決定,自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了的,對武帝來講,外姓臣子就是仆人,雖然也會需要他們的幫助,但跟本不需要擔心他們反對,怕的就是連宗室也離心離德了,這武帝可是自立國至今,可是大封了二十幾個王了,個個手下都有兵馬的,隻是有多有少的問題,所以他驅除一個,又封了一個,就是示意司馬氏的同族,嗯,朕不是在削弱宗室的力量,隻想逐出齊王攸罷了!
武帝打算是很好的,即使驅逐了齊王,讓德高望重的汝南王代替宗室在京中的利益,在宗室那邊也交待得過去,可惜,齊王黨人是不會讓武帝的算盤如願了。
齊王黨的反攻迅猛如潮,大出武帝的預料,更沒有想到的是首先發難的是宗室元老扶風王司馬駿,他可是宣帝司馬懿的兒子,不僅輩份高,而且他還是朝廷的征西大將軍,在關中地區擁有極大的威望,司馬駿不顧年紀老邁,親自駐著拐杖跑到皇宮裏請武帝收回成命。
武帝一看這老頭都這樣大的年紀了,還要跑到太極殿一跪,這不成心是要找他的麻煩嗎,這萬一要有個好歹,武帝就有一千張嘴也說不清了,天下人都會以為是皇帝薄待宗室,武帝就是怕擔這個罪名所以也沒打算對齊王怎麼樣,他的原意也隻是想讓齊王歸國罷了。
這剛送走了扶風王,這朝中的人也開始有樣學樣了,他們不像司馬駿可以直入皇宮,就幾個大臣一起聯名上疏,請求皇帝將齊王留下,讓齊王輔政,這上書的人其中就有征東大將軍王渾,他都督著荊州軍事,手握重兵,中護軍羊琇,上次的屁股還沒擦幹淨了,這次又是有他,還有光祿大夫李熹、侍中王濟、甄德等人。
“砰”武帝拍了前麵的禦案一下,氣得臉都紅了,手指直打哆嗦,“他們這是要幹什麼,想要威脅朕嗎?”
對麵的荀勖也有點被這個陣仗給嚇住了,這麼多的朝中大臣聯名上書,這麼大一股力量甚至可以發動政變了,荀勖穩定了一下心中的情緒,在心中醞釀了好一會兒,他才對武帝道,“陛下,您看見了,這些人手中要兵有兵,要權有權,您在時他們還不敢怎麼樣,可是萬一您不在了,以後太子如何統率這些個跋扈老臣?”荀勖看了看對麵武帝的臉色,看他沒有因為自己說了大不敬的話而感到生氣,就接著說道,“就算齊王沒有篡位的野心,可是有這麼多大臣肯為了他而頂撞陛下的聖旨,這就證明了一件事,齊王有篡位的能力!”
武帝聽了之後,臉上陰晴不定,他知道荀勖說的沒錯,這齊王已經有了篡位的能力了,他做為一個皇帝,不可能也不敢把自身的安全和以後的希望放在齊王的忠心上!
司馬遹聽了荀勖的話之後,就想起了北周的趙大叔當時在柴榮在位時是沒有野心的,可是柴榮一去,也不管他是否有篡位的野心,可是部下們把龍袍往他身上一披,這以後的路也就由不得他了,他不反也得反,更何況這齊王還是有野心的,不然這廣平殿是怎麼走水的?
司馬遹眼珠一轉,就想好了說詞,反正這段日子他表現得也足夠耀眼得了,這時再說什麼也沒有什麼人會奇怪,“皇爺爺,沙門可以說一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