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啊,你年紀還小,以後啊這有些話就隻能跟皇爺爺說,有外人在場的時候就不要說啊?”今天司馬遹這話一出口,武帝的心中開始就起了殺機的,要不是這荀勖家三世都忠於司馬家,他早讓人砍了荀勖的頭了!
司馬遹聽了武帝的話,隻是輕輕點了點頭沒有回話,隻是他的眼神中帶了些許迷茫,就算他比別人多了幾十年的經曆,再加上了解了網上撲天蓋地的政治案例,可是他前世是隻是一個小市民,從來沒有經曆過這政爭的殘酷,所以他也不知道有哪些話說得,有哪些話說不得,可經過今天這茬兒,他也明白今後應該小心了,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要三思而後行,不然哪天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是為什麼!
自從武帝聽了司馬遹的話之後,就再次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年前解決此事,自然不會像從前那樣得過且過,所以王渾、甄德等人的上書自然就像泥牛入海一去不複返了!
齊王黨人這下急了,陛下居然不顧這麼多大臣的聯名上書,可見陛下已經打定主意了,可是他們也不能放棄,所以大夥兒決定,入宮,親自入宮找武帝聊天,這聊天的內容不外乎齊王攸有大才,陛下應該留他在朝中輔政之類的話!
而且這每次大臣入宮的時候,武帝都會讓司馬遹坐在旁邊,聽聽朝臣們說話的技巧,然後研究這每一句話背後的含義,比如今天是光祿大夫李熹,老人家年紀一大把了,走路都不穩當,更重要的是他是兩朝元老,還曾做過當今太子司馬衷的老師,所以武帝也要給他麵子,待他入座之才開始今天的“功課”。
嗯,是的,這些齊王黨人把入宮覲見當成每天必修的功課,李熹坐好之後,先捋了把他那順溜修長的花白胡須,咳了一聲,然後才道,“陛下,齊王對於大晉來說,就跟周公旦對於大周朝來說一樣重要啊,都是至親至近之人,可為陛下心腹不貳之臣,當初武王過世,成王年幼,是周公旦輔佐幼主,製定製度平定叛亂,這才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啊!”
待到李熹走了之後,武帝問司馬遹,“可聽明白他話裏的意思來了嗎?”
“這位李夫子認為太子爹爹性格過於古拙忠厚,怕下麵的朝臣反對他,所以才想讓齊王這個賢王做周公,再演繹一段曆史佳話,可惜齊王皇叔祖不是周公,不然也不會有廣平殿走水之事發生了”聽著司馬遹的話,武帝滿意地點點頭。
大概也是看出武帝鐵了心要齊王之國,所以齊王黨人退而求其次,使出了渾身懈數來勸說武帝,隻是要將齊王留在京中,也不是一定要讓武帝換儲。
征東大將軍王渾如此說,“陛下,臣知道您是想讓外戚楊氏來輔佐太子,畢竟楊駿是太子的外公,可是陛下您別忘了,外戚禍國一事有漢以來多不勝數,王莽篡漢之事還少嗎?所以臣的意思是讓齊王,還有汝南王同外戚楊氏將來一起輔佐新君,到時可保江山永固!”
“皇爺爺,王老大人說的話還是有道理的,如果沒有走水之事,這齊王皇叔祖也是可以留在京中的,隻是自那之後沙門就有點害怕了”某個不良小孩如此說道,王渾說的話是很有道理,司馬遹沒辦法反對,可司馬遹現在也是不敢留齊王在京了,要是再發生什麼意外事件怎麼辦?
“陛下每天跟我們一起聊天的時候還有說有笑,可是這後麵還是沒有反應,這聖旨也沒有收回,我們天天就這麼耗著,陛下說不定也是在跟我們磨時間呢?”侍中王濟對其他大臣道。
這齊王一黨也還是有聰明人的,武帝就是這樣打算的,你們來朕歡迎,你們說什麼朕聽著,但是做不做就是朕的事呢,反正聖旨上的時間還沒到,朕就慢慢跟你們耗,等到了時間齊王不歸國,到時一起秋後算帳,你們一個個的都跑不了!
王濟和甄德商量了許久,決定走親情路線,他倆的妻子一個是常山公主,一個是長廣公主,一個是武帝的女兒,一個是武帝的姐姐,這倆姑侄兒就進了宮,使的是女人的專用絕招,就是一哭二鬧三上吊,這武帝當時對著女兒和姐姐自然是不好發火的,事後不久,侍中王戎進宮,武帝對他說,“朕和齊王是兄弟,現在讓齊王之國就藩乃是家事,這個王濟和甄德卻讓個婦人來哭我死啊!”
武帝對他們兩人的怨恨可是不小的,不久後,武帝一道詔旨就免了兩人的侍中之職,要知道這侍中可是門下省之首,非皇帝親信不得加封,王濟被遷為國子監祭酒,甄德被遷為大鴻臚,這下好了,就出了一個昏招,連官也被貶了,就任了一個閑職。
司馬遹在那兩個公主進宮的時候,也被嚇了一跳,不為別的,這常山公主是個瞎子,這瞎子哭起來能好看嗎?所以這王濟和甄德有此下場,他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待武帝免了王濟和甄德的官之後,齊王黨人和武帝就一時僵持不下了,齊王黨人也是怕武帝再找借口貶了眾人的官,而武帝則是因為貶了自家女婿和姐夫的官也不好意思見眾朝臣,這一時就都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