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玖一聽司馬遹的話,眼前一亮,她以前就是如此,那時在廣平殿裏種了好些花,隻可惜現在全燒了,謝玖歎了一口氣,“好吧,好吧,娘親聽你的,反正在這芳華院還有好多年的日子要過,就種花吧!”
以司馬遹後世人的看法,這君王的寵愛是最不靠譜的,更何況謝玖上麵還有一個剽悍無比的太子妃,她可是有前科的,司馬遹可不希望謝玖今後一輩子就把心放在太子身子,整天圍繞著太子一個人轉,司馬遹也是希望謝玖能輕鬆點活著,為自己活著!可能以謝玖的腦子,是永遠不會明白司馬遹的想法的!
次日,劉寔跪坐在於幾上,雙手捧書,看著司馬遹的眼神也是一臉肅然,“天子章第二,其意為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侍奉雙親,而將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就是天子的孝道!
司馬遹聽著劉寔越來越重的語音,知道他是專門為了自己而念,遂也用心記了起來!
“諸候章第三,其意為能夠保持富有和尊貴,然後才能保住家國的安全,與其黎民百姓和睦相處。這就是諸侯的孝道!
“卿大夫章第四 ,從語言、行為、衣飾這三點都能做到遵從先代聖明君王的禮法準則,然後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續興盛,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
“士章第五,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然後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並能守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
“庶人章第六 ,利用自然的季節,認清土地的高下優劣,行為謹慎,節省儉約,以此來孝養父母,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
第七天,劉寔講完了課之後,對下麵的兩人道,“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是君子的要求,但百善孝為先,任何的德性都是以孝為主,如果你不孝順父母,孝順老人,那就什麼都不用講了!無論你有多麼大的貢獻,別人都會瞧不起你!”
在古時,社會道德要求就是這樣,如果父親犯了罪,兒子也要幫著遮掩,如果那個做兒子的想要大義滅親,雖說他遵守了法律,但社會的習俗會責怪他,人們不會讚揚他的守法,反而會怪他不孝!
太極殿,武帝聽了司馬遹講述的話之後,自己也陷入了沉思,司馬遹一看這情形,就知道武帝心裏犯了難,有什麼話是想說又覺得時機不到!司馬遹便講出了心中的疑問,“皇爺爺,這諸候章為什麼說要先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然後才保護國家,再次是保護黎民呢?”
聽到司馬遹的話,武帝也是身形一震,這難道是天意嗎,這麼個小孩子都能明白這其中的意思,武帝看著司馬遹,緩緩地道,“本來沙門你年紀還小,有些話皇爺爺是不想跟你說的,但現在你既然問了,那麼皇爺爺就說給你聽,但你聽了之後就記在心裏,任何人也不要說!”
司馬遹鄭重地點了點頭,武帝才道,“這孝經本意是叫人行善,孝順父母親人,這是好的,可是這其中講的五等孝你應該知道了吧?”待司馬遹又點點頭之後,才道,“可是這其中最不合禮的就是諸候章,你不明白吧,這一方諸候首先要保住自己的榮華寶貴,然後才會去效忠天子,再然後是與百姓和睦相處,對於諸候來講,這就是玉旨綸音,但對天子來講,這就不好了,你一方諸候掌握藩地生殺大權,這權柄是怎麼來的,還不是天子賜與的,你不思報效君主,反而隻想著自己的榮華富貴,天子會高興嗎?”
司馬遹也覺得奇怪,這不是太扯淡了嗎,哪個做皇帝的會高興,武帝繼續道,“所以這孝經雖然是好的,是叫人行善的,但曆代君主都不怎麼奉行它,所以秦始皇就注重於法治,漢武帝雖說借重了儒家的忠君思想,但行的卻是儒皮法骨,他骨子裏還是個法家人物,隻不過他比較聰明,起碼比秦始皇聰明,還懂得用儒家來粉飾自己,不像秦始皇太暴戾了,直接就來了個焚書坑儒!所以這江山就坐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