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出人意料(1 / 2)

隨著來人的哭叫聲,在場眾人都把眼睛轉向前麵,隻見一名六七十歲模樣身穿麻衣孝服的蒼老男子哭喪著臉向這邊奔來,一邊哭喊一邊還從嘴裏發一聲聲的驢叫,”嗯昂……嗯昂……”

這一下眾人的臉色都變得極為精彩了,這王濟生前活得精彩,沒想到死後這別人也沒讓他走得孤單冷清啊!先是她的公主媳婦來了場血灑靈堂,接著還有人來驢叫送行!今日實在是不虛此行!

“咦,這不是孫楚嗎?他怎麼還替王武子披麻戴孝啊?”

“聽說這家夥剛剛補了馮翊太守的缺,這缺還是王家人推薦的,不過要是沒有王濟,這缺兒哪輪得到他啊!”

“沒錯,聽說這孫楚和王濟可是幾十年的交情了,王濟和孫楚都是太原人,他們兩人年青時兩人就是好友了,以這份交情來看孫楚來替王濟戴孝也沒什麼意外的,隻是他這學驢叫又是唱得哪一出啊?”

靈堂那邊議論的聲音也不是很小,這邊離靈堂也不遠,所以司馬遹和邊上的一眾人都聽得一清二楚,王卓的臉色也不是很好看,還有些尷尬的感覺,在剛剛過世的父親殯禮上接二連三地出一些妖蛾子事件,他這個做兒子的臉上也無光啊,看到太子的眼光朝自己望來,他隻得勉強一笑,然後說道,”這個的確是孫世伯,他這個人雖然行事一向放蕩不羈,可是詩文才華卻是一流的,父親經常讓我們兄弟兩個跟他老人家學習,隻不過孫世伯的仕途不是很順暢就是了!”

聽到王卓這麼一說,司馬遹也回過神來了,這不是晉朝版的李白嗎?隻不過孫楚沒有謫仙那麼大的名氣罷了,熟知這一段曆史的司馬遹馬上也回過神來,這孫楚出身也是不凡呐啦,按說也是世家中人,隻不過孫家後繼乏力才導致家道中落了,他的祖父乃是曹魏時的中書令孫資,武帝代魏立晉後官任驃騎將軍,他的父親孫宏雖然不如父親官高爵顯,但也做到了一郡之守,隻有這個孫楚幼時就才華過人,名動鄉裏,隻不過孫楚雖然才高,卻不怎麼會做人,經常倚仗自己的才華瞧不起別人,在鄉裏之間的名聲就很不好,所以他的宦途也是起起伏伏,而且他以前從來沒有做過五品以上的官,這次要不是楊駿想借重他的名聲以此來拉攏士人,加上王家的推薦,這馮翊太守之位還真輪不到他來做!

這位孫楚老先生學驢叫還是學得滿像的,尤其是他還長著一副長臉闊嘴,眼睛和鼻子還很細小,活脫脫地一副驢臉,在場的眾人都是忍俊不禁,要不是這裏是靈堂,恐怕他們都要笑出聲來了,不過就算是如此,也把剛剛常山公主給眾人帶來的驚駭給驅散了,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司馬遹看著這個身著長袍,,滿頭花發的老頭子滿臉淚水,一邊哭著一邊學驢叫,自己這心裏實在說不上來到底是什麼感覺,是震驚,是好笑,還是厭惡? 司馬遹前世時看過一篇雜文,說是史上也有兩個學驢叫的故事,一個是東漢大文學家戴良,他的文章號稱“獨步天下,誰與為偶”,而他的母親就喜歡聽驢叫,於是戴良為了盡孝心,就經常學驢叫喚來娛樂母親,讓母親高興歡心,再一個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學家王粲也喜歡聽驢叫,王粲死後,喜好文學的魏文帝曹丕與王粲既是君臣,也是文友,在祭奠過後,對陪同的文武大臣說:“王仲宣(王粲字)先生在生前愛聽驢叫,朕和大家每人都學一聲驢叫來為他送行!”於是王粲的墓前就傳遍了當朝皇帝與滿朝文武的驢叫聲!

這兩個故事一個講述的是孝心,一個說的是友情,那麼今日的孫楚也是為的友情?平日裏沒聽說王濟喜歡聽驢叫啊?難道說這就是史上著稱的魏晉風流? 司馬遹心裏滿是疑惑,以他後世人的眼光來看,實在是感覺不到這種風骨!

“你父親生前喜歡聽驢叫嗎?”司馬遹對身前的王卓問道,他此時頭也沒抬,隻是望著孫楚遠去的身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沒有吧!小臣平時沒有聽父親提起過,不過小臣從小就生長在大宅子裏,而父親幾年前就搬到北邙山下去了,說不定是到了山下才有的這個愛好!”王卓一臉赫然,喜歡聽驢叫確實不是什麼誌趣高雅的愛好,他身為人子自然不能對自己的父親有什麼不滿,隻是太子問了也隻好模糊應了一聲!

“哦!”司馬遹聽了之後也是若有所思,眾所周知,驢叫在平時總有點貶意甚至罵人的意思,一般人來形容驢的時候都是用強驢,倔驢等詞來形容它,表示驢的性格倔強,頗讓人有些氣急敗壞,無可奈何的意味,王濟早年是支持齊王入主東宮或是讓齊王為輔宰大臣的,而武帝偏偏要把齊王給外放,這翁婿倆從此之後就鬧翻了,而王濟的仕途也就一直不順,幾經貶謫,到死時還是白身一個,想必王濟是物傷其類,自比倔驢,不甘屈服吧!

此時的孫楚已經看到了常山公主的樣子,他隻是稍微楞了一下之後,又撲到棺木的麵前繼續哭了起來,”濟兄,你我們相交二十多年,平日裏你是最知道我的,而我也最了解你的心思,以前你喜歡聽驢叫,我總是怕醜不肯叫給你聽,今日你不在了,愚兄豁出這張老臉來叫給你聽,你卻聽不到了,真是老天不開眼啦!”